书名:《反溺爱》
作者:[美]罗恩·利伯
出版时间:2019-03
阅读日期:20/04/2021
阅读来源:微信读书
第五章 如何不让孩子重视物质
🧐
我见
1、因为通常来说,小时候想花钱却老是被父母拒绝的孩子,长大后就很难对自己的孩子说不。不断被拒绝而且没办法做想做的事,是很痛苦的回忆,特别是父母有能力提供更多却选择不那样做的时候。
2、我们的孩子在不断探求某种她称为“经济尊严”的东西。与此同时,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经常会根据朋友圈里对某些物品或体验不断变化的评判标准而变大或变小。
3、对于没有东西可以拿来炫耀的孩子而言,这种感觉就像“不受欢迎、被人视而不见”一样。孩子经常会受到同伴对他的尊严的挑战。
4、物质主义的人比较重视物品,而不重视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他们真心相信,拥有更多东西,会让他们更快乐。他们不关心东西的实际效用,而更在乎别人的反应(如羡慕)。他们想要很多不该要的东西,或是用不对的方法得到东西(如不花自己的零用钱)。物质主义的副作用就是不快乐,而且全世界都一样。
5、有时候,渴望做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拥有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只是家长希望给予孩子的。
6、家长这些毫无节制又不合礼仪的行为,会大大地令参加夏令营的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
7、那些说金钱是自己重要的人生目标的人,是不是要更加不快乐。
8、他们家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或其他活动上,而不是别人可以注意到的财产上。
9、让孩子在父母看得到的地方学习自我管理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10、那只是孩子的选择,因为那不是我的人生。所以当父母的只能爱他们。然后,未来在有必要时,帮他们收拾一下残局。
11、只要你觉得真的很有趣,而且这个运动让你感觉很好,我们都很愿意花钱。但是,你要知道,你不应该为了取悦我们、或是你以为我们希望你能赢得奖学金才去运动。如果以后哪一天,你自己不想再继续了,我们也不会认为过去花的钱都白费了。
12、与孩子分享我们有时可能会因为花了很大一笔钱而感到后悔,或是有时虽然买了很贵的东西但至今仍然很珍惜。家长自己的故事,只要是真实的例子,都可以减少孩子因不懂我们的消费中隐含的价值观而产生的困惑。
13、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容易有生成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倾向。
14、让孩子知道,对真正值得拥有的东西与值得去做的事,父母一定会为她掏钱。
15、孩子至少应该学会为某些东西去等待,仔细考虑这个东西的价值,这样,在东西到手后,他才会好好品味与珍惜它。
🤔我思
我们家长都不想孩子养成物质主义,喜欢攀比。但有时我们家长的行为或者说消费行为都会让孩子看到我们对金钱的价值观。
在看到作者说的“小时候想花钱却老是被父母拒绝的孩子,长大后就很难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这句话时,感觉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经历的苦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历,这是很多做父母的观点。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导致了溺爱。我们要适时或适度对孩子说“不”。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我们的孩子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例如是不是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是不是一定要从他人眼里得到尊重,明知道这些人某些行为不对,是不是要为了表示合群,就要与他们的行动一致……
个人的价值如果基于外在评价的归属感,会丧失源自内心的成就感的自信,导致不断追求外在评价来确定自我价值,知足常乐就成为奢望。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因为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容易有生成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倾向。物质主义的副作用就是不快乐。
所以不想物质,就要给足孩子安全。不想物质,就要培养孩子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