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部大平原在欧洲人定居以前是野牛、羚羊等野生动物生息之地和印第安人狩猎区,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协调。19世纪末大批农民首次进入,开始大规模农业开发,天然草场被翻耕,风蚀过程逐渐加剧。
30年代初期,局部的沙尘暴频繁发生,流沙掩埋农田,危害基本生活环境,许多农民不得不迁出大平原。
沙尘暴的危害到1934年5月达到最严重程度,半个美国被铺上了一层沙尘,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0吨/立方千米。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刮走,风过之处,水井、溪流干涸,牛羊死亡,人们背井离乡,一片凄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
1954~1964年,苏联在北哈萨克斯坦地区进行草原开垦,面积达25.3万平方公里,占整个草原总面积的42.1%。结果,原来“清风吹拂”的大草原,年沙尘暴频率在20~30天以上;一次风速6~7级的沙暴,在距地面高1米、长100米的断面上,12小时内搬运沙物质550吨。风蚀给垦区造成的土地沙化,再现美国当年开垦中西部大草原时所呈现的景况。
1968~1972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遭受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大旱灾,持续到80年代,从那时起,我们开始熟悉那些记录干旱饥饿死亡的非洲饥民照片,这场悲惨的灾难对撒哈拉以南一些非洲国家的人们来说,一直延续到今天。
荒漠化作为一项复合性自然和人为灾害,它的危害从某种程度上讲远比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要严重得多,其影响和危害的深远性正在于它所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动摇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且时间上将延续几代甚至几十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