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URI
URI 下格式:
<scheme>://<host>/<path>?<query>
scheme: 协议;
host: test.com;
path: 跳转路径, 格式为'功能';
query: 查询,用来传递参数;
示例
cono://test.com/xxx?query=param
业务的路由管理类
路由中心实现一个抽象的DispatchActivity
,每个业务模块实现自有MineDispatchActivity
(继承自DispatchActivity
)。
MineDispatchActivity
的大概实现如下,方法继承与抽象类。
NSString *const kMineHome = @"mine_home"; //我的首页
NSString *const kSettingsHome = @"settings_home"; //设置页
@implementation MineDispatchActivity
//当前URL是否已经注册在路由中。
+ (BOOL)isHitURL:(NSURL *)url
{
NSString *firstPath = [url.path firstPathComponent];
return ([firstPath isEqualToString:kMineHome] ||
[firstPath isEqualToString:kSettingsHome]);
}
- (void)execute
{
NSString *firstPath = self.paths.firstObject;
NSDictionary *queryDict = self.queryDict;
if ([firstPath isEqualToString:kMineHome]) {
[self gotoMineVCWithParam:queryDict];
} else if ([firstPath isEqualToString:kSettingsHome]) {
[self gotoSettingsVCWithParam:queryDict];
}
[super execute];
}
#pragma mark - dispatch
- (void)gotoMineVCWithParam:(NSDictionary *)param
{
}
- (void)gotoSettingsVCWithParam:(NSDictionary *)param
{
}
@end
公共的路由管理类
抽象的DispatchActivity
主要的职责如下
- 遍历加载所有业务的
DispatchActivity
的Class
- 依次判断哪个命中URL,也就是isHitURL方法返回为true
- 命中之后,返回这个业务的
DispatchActivity
实例,用来执行execute
关键点在于遍历业务的
DispatchActivity Class
,也就是说,每个子模块新建自己的业务DispatchActivity
时,需要把这个业务DispatchActivity
添加到一个静态数组中,这个a数组存放所有子模块的DispatchActivity Class
。
面向对象的多态
上述的设计用到了面向对象的多态特性,也是工厂模式。
多态的三个条件:
继承:各种XXXDispatchActivity继承自DispatchActivity
重写:子类XXXDispatchActivity重写DispatchActivity的isHitURL:方法
指向:父类DispatchActivity指针指向子类XXXDispatchActivity
路由入口
DispatchCenter
单例实现,每次路由触发
[[DispatchCenter sharedCenter] dispatchURL:url];
后,就使用url遍历寻找业务的DispatchActivity
,然后返回实例对象,最后执行execute
方法。
类簇
在DispatchCenter
中,通过传入不同的url来获得不同的DispatchActivity实例对象。可以理解DispatchActivity 是一个类簇,
for (Class actClass in ActivityClasses) {
if ([actClass isHitURL:activityURL]) {
DispatchActivity *activity = [[actClass alloc] initWithURL:activityURL];
return activity;
}
}
NSData、NSArray、NSDictionary、NSString、NSNumber等都是类簇。类簇是基于抽象工厂设计模式的。
常见例子
id obj1 = [NSArray alloc]; //__NSPlaceholderArray
id obj2 = [NSMutableArray alloc]; //__NSPlaceholderArray
id obj3 = [obj1 init]; //__NSArray0
id obj4 = [obj2 init]; //__NSArrayM
alloc之后NSArray和NSMutableArray都生成了__NSPlaceholderArray对象,然后这个对象在init方法中分别生成了__NSArray0和_NSArrayM具体子类。在这个过程中__NSPlaceholderArray即可以看做抽象工厂,而init则是抽象工厂的子类实例化过程。
为什么苹果要这样设计呢?以NSArray为例,为了保持数组存取的高效,针对不同情况(可变、不可变、单元素等情况)必然要有相应的子类来优化实现。如果全部都用可见子类来实现的话,那么对于程序员来说,就要熟知大量的子类及其API,并且在调用的时候也要分情况去调用,这样使用起来太复杂了。而且如果子类实现改变的话,有可能导致接口也改变,框架API变化也就更加频繁,不利于使用。
简单工厂模式
定义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参数的不同返回不同的实例,被创建的实例具有共同的父类或者接口。
如定义一个ClassA,初始化实例方法
ClassA *a = [[ClassA alloc] initWithStr:@"test]"
工厂模式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将哪一个类实例化。工厂方法模式让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工厂方法模式是简单工厂的仅一步深化,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我们不再提供一个统一的工厂类来创建所有的对象,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的工厂。也就是说每个对象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工厂。抽象工厂
抽象工厂模式是工厂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模式中的工厂类不单单可以创建一个对象,而是可以创建一组对象。这是和工厂方法最大的不同点。抽象工厂方法隐藏了具体工厂类创建具体产品子类实现的过程,只暴露了抽象工厂的创建接口。结合到使用类簇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这完美解决了我们的需求——只暴露抽象类及创建接口,隐藏一系列子类的实例化过程及具体实现。
路由的例子就是,提供一个
DispatchActivity *activity = [[actClass alloc] initWithURL:activityURL];
其中actClass就是不同对象对应不同工厂创建实例。这些actClass都是DispatchActivity的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