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小时候培养的品格就像是生来就有的天性,长期形成的习惯就像是完全出自自然。人的性情本来很接近,但因为习染不同便相差很远。所以对自己的习染不可不谨慎!
人的一生,有一个特别易受外界影响的时期,这就是青少年时代。这时,人的摹仿、接受能力最强。不仅学校里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各种社会知识、人生经验、生活习惯,主要的都是在这一阶段获得的。人应该珍惜、重视这一时期,培养好的人格,打好基础知识。
在《列女传》上,记载孟母教子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一问题。孟轲的母亲,很懂得人的道德学问是逐渐养成的,所以对孟轲平时生活和学习上的细节十分重视,通过“渐化”的方式培养孟轲好的习惯。起初,孟家离一处公墓不远,小孟轲看了一些送葬人的情景,自己就摹仿起来,成天在沙地上埋棺筑墓。孟母看出这地方对孩子影响不好。就搬家了。可搬的地方是一个集镇,小孟轲又学着那些挑担卖货的人吆喝叫卖。孟母只能又搬家。这次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小孟轲摹仿学校的孩子们,在游玩中摆弄俎豆祭器,学习揖让进退的礼仪,孟母才终于放心地说:这才是我孩子可以居住的地方。
相信“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大家学习儒家思想时,老师都介绍过吧。随通俗易懂,但反应的道理是很深刻的。值得我们反复琢磨和深思。
培养孩子的细心、耐性、注意力、观察力和沉静思考的习惯,就是无比重要的。有些孩子缺少这些习惯,粗心、慌张、过于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容易学得好。所以我们应该牢记古训:习惯不可不谨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