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比尔盖茨先生在1995年写的《未来之路》。这是一本预言书,他在书中描绘的未来,很多到现在也没实现。即使那时的他已经是微软的总裁,他所拥有的资源和信息常人无法比拟,可是未来还是脱离了他的判断.强如比尔盖茨先生,也无法准确预测未来。
这也不怪比尔盖茨先生,正如《三体》作者刘慈欣先生所说,我们对未来唯一所知的是:未来不是我们想像中的样子。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做这件事?
这是个思想实验。
诚然,我是技术乐观派,我对技术到来时间和改变持乐观态度。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改变将是全方位的,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互联网革命,历史已经反复告诉我们这点了。而对即将到来的AI革命也是全方位的,我们就需要停下脚步来认真思考这件事了。
这是一个对我想像力,信息收集能力,科技脉络判断,社会互动等综合考验。我想通过写作来了解自己的局限。
以下纯属虚构。
2030年12月1日 天气睛
我是名通用设计师。我的日常工作就是理解客户的要求,然后将需求拆解成AI能理解的问题。AI是非常好的灵感生成器和辅助工具。
比如我要为一款中国风产品设计,那我习惯先会从歌首寻找灵感。
我们先调用调试好的"中国风AI",再将参考导入,电脑会生成近万首类似的风格,AI会通过相似度给我们排好序,我们从中筛选自己觉得满意的曲调,再进行单独调整润色,形成最后的歌曲。
形成的歌曲将是我们的抓手,我们可由此生成各种需要的作品。就拿生成海报来说,我们将歌曲通过AI转化成大色调,(这大该就是人类的“通感”吧。)我们将产品融入进去,AI会生成很多风格,我们挑选其中一幅作品进行完善。
这其实很好理解,毕竟设计就是70%科学+30%感性。而我们将科学的部分交给AI。当然AI只能生成已知的风格,比如中国风,朋克风之类;而感性,虽然AI也能通过设定随机幅度来达到“感性”,不过“感性”通常我们自己操刀。
当然也有专精一个领域的设计师,他们拥有该领域非常高审美素养,虽然也借助AI,但他们“框架”。不过再怎么突破框架,我们也不跨越人类的舒适区。好了,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的艺术家。
富足时代?正在转变的社会结构
我们这个时代自动驾驶已经真正走进了生活,人工智能已经基本渗透到了各各领域了,不过商业组织行式还没发生根本性变化...虽然我们才刚刚开始全面自动化,可是我们这个社会还是被这些技术所扭曲了,我们很多价值观也被扭曲,我们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期...
“劳有所得”这样的常识,是不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我不知道,至少我们这一代深信不疑的价值观正在慢慢坍塌,被下一代所“质疑”。无条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国家向拥有人工智能和机器的企业征税,税收再分配给国民,这被当成一项新的国民基本权。
不管媒体怎么争论“无条件基本收入”是不是低保,是不是“共产主义”,这政策正从北欧扩散开至全欧州...可是还是老问题,欧洲大陆在这次AI革命中落后了,没有税收的欧洲怎么维持高福利呢?
秉承“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理念,我们有大量政府和企业做的再教育机构,帮助失业人群经过培训再就业。不过还有很多人群无法再就业,好在中国是个AI大国,我们有足够的税收来维持“无条件基本收入”。
而无法享受人工智能红利的国家,产生了“路德派”,他们拒绝人工智能,打砸智能设备,仇视人工智能强国;曾经人口红利已经不见效了,无法将人口红利转化成人才红利的国家,人口变成了巨型负担...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像我们这些从小被教育“工作是体现自己价值的所在”,希望奋战在自己岗位上的人的确在减少。新生代觉得我们这种做法实在太“老派”...
我和我的朋友们多是这种“老派”的想法,我向你们介绍下我的朋友们,看看他们的工作和工作方式,也许对你有启发...
我的朋友们
我的好朋友,arnold是名垂直农场管理员,农场坐落在城市之中,利用大楼外墙种植农作物;现在农场都实现了管理自动化,物流自动化,所以查看农场运转并不占他多少时间,大部分时间他在了解这所垂直农场的辐射范围内的餐厅需求。
mel是某巨头的首席安保官,她可不是负责大楼的安防,消防这类,这些工作都交由监控和机器人去完成了。随着生活的全面数字化,越来越多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而她的工作就是监控公司的数据安全。
像她这种全职正在慢慢减少,大概也就财大气粗的大公司才会有这种“金饭碗”。更多的人服务是中小企业或者解决一个问题。项目制,合约制正在越来越多...
simon是名产品设计师,他在他的小车库里倒腾他的个性化产品,借助共享生产资料和机械臂,他可以生产有个性很多高科技产品,其实他的作品很像以前的手工艺品,只不过他的工艺品是些手机,无人机....虽然现在有些大厂也是小批量定制化产品,但“小众”这种心理是永远存在,所以涌现出一批像simon的产品设计师。
自娱自乐的服务业
Alan是名义工,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人,现在的“义工”跟以前有很大不同,以前大家是有正经的工作然后兼职“义工”;而alan的正经工作就是义工,虽然这些工作能得到的回报非常少,不过无条件基本收入政策已经可以让他不考虑收益了。我曾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大学然后再找工作呢,反正免费?
“唉,像我这种人,上再多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不如做义工帮助他人,至少让自己看上去活得有价值,不至于沦落成社会寄生虫。”这是他的原话
实际上这也反应了大部分人的心理,再多的再就业公益机构和大学也不能改变被AI夺走的工作岗位。又无法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懒让他们身心备受煎熬。
无论什么意图总得来说是件好事,总比那些心甘情愿沦为社会无用阶层好。
当然,这是我的想法....
Ben虽然没有正式工作,不过他是个乐高积木资深玩家。他有很好的想像力,他所创作出来的很多搭建物都被乐高集团收入,他能从中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
我们把他戏称为“积木赏金猎人”,除了Ben这样的“积木赏金猎人”还有“数据赏金猎人”他们是用想像力串连数据的人,“化学赏金猎人”等等.....很像十多年前“威客”吧?只不过他们不在乎有没有回报,他们只是喜欢这件事情仅此而己,收入是附属品。
如果你还是不能理解,想想早在“上古时期”的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正式员工只有5人。而成百上千的词条是由各行各业的精英,凭着兴趣,爱好写成。
虚拟世界大迁徙
gray是名VR造梦师。简单来说他就是用想像力在虚拟世界创造了一个游乐园,他收门票就是,很像游戏设计对吧?娱乐我们多少还能理解,可是你能想像VR世界真的有人在里面工作,里面跟真实世界有真实的汇率,仿佛两个真实世界一般....越来越多的人迁徙到虚拟世界。
反正我不是很能理解,毕竟我们这些“互联网原住民”已经是近40岁了,未来还是交给00后这些“AI原住民”吧。
写于2030年12月1日。
祝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