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细化、强化 让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俄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好家风更是涵养好作风的关键所在,既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深化认识,筑牢思想根基。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深化家风建设认识,是让好家风涵养好作风的首要前提。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明白家风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事情,更是关系到党风政风乃至社会风气的大事。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看,诸葛亮《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在倡导一种优良家风,传承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涵养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从红色家风来看,毛泽东同志教育子女积极投身为国为民的事业,朱德同志给家人规定“三不准”……党员干部要将家风建设提升到党性修养的高度,认识到良好家风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天然屏障,是保持共产党人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的重要支撑。只有从思想深处真正重视起来,才能为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细化举措,抓住关键环节。细化家风建设举措,是让好家风涵养好作风的关键环节。家风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细化为具体的行动和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作风建设范畴,以党内法规形式予以制度化,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失管失教的处分规定。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这些制度规定,将其作为家风建设的基本遵循,让制度的刚性约束转化为家风建设的“方向盘”。党员干部也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人树立标杆,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人。比如,在勤俭节约方面,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珍惜粮食、节约用水用电,带动家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善用主动教育“金钥匙”,把家庭教育当作涵养家风的首要阵地,及时纠正家人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严防“枕边风”吹乱原则方向,杜绝“灯下黑”滋生腐败温床。

强化监督,形成长效机制。强化家风建设监督,是让好家风涵养好作风的重要保障。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效能,激活家风建设“红色引擎”。一方面,要创新活动载体,强化风向引领。可以定期开展“廉洁家风课堂”,邀请党员家庭共同参与,通过警示教育、廉洁视频、廉洁歌曲等多种形式,展示优良家风的具体内涵和重要意义,提升党员干部及其家属对家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管机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中出现苗头性问题时及时“咬耳扯袖”。将家风建设纳入党员年度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以“硬标尺”丈量作风。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对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媒体可以挖掘和宣传优秀的家风典范,让优良家风故事广泛传播,同时对不良家风案例进行曝光,形成舆论压力。群众可以对发现的党员干部家风问题进行举报,相关部门要及时受理和查处,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家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