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红色清廉家风,砥砺领导干部作风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谆谆告诫“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从各地纪检监察委员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关于一些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通报中指出,“大搞家庭式腐败,大肆收钱敛财”;“对家人失管失教,为亲属谋取利益”;“直接或者通过家人违规收受私营企业主、管理和服务对象所送现金”;“廉洁底线失守,收受礼品礼金,利用职权为亲属谋求特殊待遇”;“利用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在承揽工程项目上谋取私利”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一方面对亲属管教不严、约束不够,以“腐败”获取所谓的“幸福”,另一方面,受不良诱惑的影响,家族亲情迅速异化为共同敛财的链条、权钱交易的幌子,在不良家风熏染下,家人互相照应,彼此“打配合”“做幌子”,最终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如同“清风”,吹响了“风清气正”的号角,吹散了往日的虚浮之气。反腐倡廉,不仅需要制度建设、权力约束,还需要领导干部“正家风”。

领导干部随着职务提拔,手中的权力越大,听到的恭维声会逐渐增多,批评声则越来越少。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容易被诱惑打败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领导干部的家属,要敢于监督,敢于作斗争,时刻筑牢清廉防线,帮助领导干部守住底线。用好“枕边人”的独特优势,家庭关心比组织关心更有独天得厚的优势,长年累月地每天生活在一起,相互了解,互诉真言。要从领导干部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社交娱乐、消费观念等方面多留心眼,多做观察。多发挥“监督员”的作用,常常问一问:和谁在一起、开展什么社交活动、带回家的物品来源途径是哪里,额外收入是否正当,有没有夜不归宿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有没有因为工作缘故去跟老板吃饭,不断引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身家庭,还密切关系党风和政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涵养红色家风,做好家庭的榜样,要带头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守好公私底线,保持清正廉洁本色,抵御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因素侵蚀,一个家庭的良好风气,不仅能够塑造家庭成员的性格和价值观,还能够激励其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带头涵养新时代优良家风,是党员干部落在肩上的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引导配偶、子女及亲属共同当好家中的“监督员”,向先进典型看齐,以榜样为镜,处处对照、时时自省,算好家庭“廉洁账”,守住家庭“幸福线”,推动优良家风转化为廉洁从政的内生动力,成为滋养人心的精神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