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多年前第一次看肖申克感受最强的是坚持不懈带来励志的震撼,今天二刷了一遍,依旧震撼,如果安迪是光,瑞德就是追光者,现实生活里面有几人能够活成安迪,又有几人活成了瑞德,我想更多的人是活成了老布那样,在体制化的肖申克里度过一生吧,习惯了体制化所带来的稳定。
整部小说给我感触最深一个是体制化,起初你讨厌它,慢慢地你适应了它,再后来你就离不开它了,这就是体制化,刚踏出社会那会,许多人对未来充满憧憬,开始每天挤地铁,按时上班,然后等待周末的来临,起初我们讨厌这样的生活模式,然后慢慢适应社会节奏,习惯晚睡,习惯了快餐式的娱乐,习惯了每天跟着工作安排走,习惯了贫穷,习惯自欺欺人,我们努力调整身心去适应了“环境”,最后离不开这样的生活,也就慢慢地接受社会所定义的生活,那些曾经的“自由”,无论是“肉体”的自由,亦或是“思想”的自由逐渐淡出了意识,我们身处社会这座更大的肖申克,它的体制化的更加悄无声息,在我们还未意识到便已经被其同化。前段时间看《在细雨中呼唤》,每当书中角色的命运产生了转折时,常常伴随着勇气的出现和消逝,在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勇气在生命中的扮演的意义,疑惑为什么人往中年随着年龄越大,勇气却开始消退。肖申克的救赎给出了答案,是体制化。我们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摆脱体制化,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但离开象牙塔后,与现实会面,大多数人一触即溃,拜倒在体制化下,变成社会这台巨无霸机器中微不足道一个小零件,按着社会运作方式活着,接受环境的改造和推动,直到生命老去的一天,新的零件替代了腐朽的老零件。
另一个感触较深是思想的包袱。安迪花了27年的光阴在混凝土墙中敲敲打打以求未知的“自由”,27年后的外面世界已经发生什么样沧桑巨变了呢?安迪所期盼的美好未来寄托于一把小小的钥匙中,27年了,那把关乎未来钥匙还在吗?这么多年里,只要有一天被警卫发现这项“伟大”的工程,那么这场人生游戏就此终结了;即使凿出那条通往自由的通道,但污水管尽头依旧是铁栏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而未知是令人恐惧的,担忧的。这不正是我们人生必会遇见的思想包袱吗?担心他人看法、害怕未知的挑战、恐惧人生大事中的决定,总想找到一条通天大道,于是我们背着思想包袱驻足原地,在人生的迷宫中徘徊不定。是的,如果你根本不下注,你就不会输,如果你从不尝试,你就永远不会犯错,但成功的喜悦永远也不会眷顾你,你也将永远走不出自己所画的边界,永远无法摆脱思想的包袱。安迪的成功更难之处在于挣脱了思想的包袱,管他的,尽人事听天命。听过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道理是悟的,人生道路是蹚出来的,放下思想包袱才能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