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冬至节气,今天的天气就很应景,从早晨到现在这个时辰,小雨一直淅沥着。凄风冷雨中,感到了岭南冬天的湿冷。
下午联系一个做耳穴调理的朋友,对话中,她说她女儿给买了阿胶糕让她补身体,结果才吃了两天就感到头胀晕、咽喉不适,而且相比前几天,又觉得烦躁不安了。因为她本身处于阴虚火旺的围绝经期,心烦意乱而且还睡眠不好,这样一来更是热上架火,导致灼烧津液,热风上旋。所以,我让她暂时不要再吃那阿胶糕,先调理一下肠胃后期再看情况。
尽管俗话说“冬日进补,来年打虎”,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补益,还有些人越补越“虚”。那朋友此刻就是虚不受补的症状表现,一补就上火,出现头痛、腹胀、腹痛、咽痛、牙痛等症状。
为何有人一补就上火呢,其实还是脾胃运化功能受困,或寒或热,都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无法化水谷精微并输送滋养全身。中医认为“一药一性,百病百方”,也就是说,每种补益药品只适合一定的体质、治疗一定的病症。 所以,想要让吃进去的补品转化成身体气血,一定要在脾胃功能强壮、气血运行通畅的情况下,才能补进去。从体质辨证来分析,很多现代人的体质是多偏瘀堵的,因为活动的少,阳气不足,气机无法正常运行,所以各种痰湿、寒湿、瘀血等就把身体的营养输送通道堵了。如果不疏通,吃再多滋补的东西,反而让瘀堵会在局部堆积,最终郁结、化热,出现一系列“上火”的症状。何况现代人的饮食营养够丰富的,吃得好,还吃得多,很多时候脾胃都是在超负荷运转。
所以,进补必须对症,也就是首先要辨体质。辨体质也就是要评估身体,看脾胃是否有装载的空间,否则,脾胃运化动力不足,吃再多都是浪费,甚至成为垃圾负担,加重脾胃功能失常。总而言之,就是先确保气血、经络、脏腑是疏通状态,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进补。还要慎重选用药材食材,最好兼顾脾胃功能,保护胃气。若不辨气血阴阳、五脏虚实,一味地滥补,就会出现不适症状。因此,进补前一定要了解自身体质,是阴虚、血虚、气虚……这样,才好冬日进补、来年打虎。
今晚,我要包点饺子,准备明天冬至节气的仪式感。其实有肉有油有菜有面的饺子,就是冬日里食补最平和、也最佳的营养搭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