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父母成长沙龙,朱老师分享她的闺蜜家的孩子,一个高二的学生,现在不愿意上学了,每天除了吃饭,其他时间是不下楼的,他的妈妈非常的焦虑,说这个孩子如何如何的不听话.
朱老师劝了半天,希望妈妈改变方法,因为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的是最有效果的解决,而不是抱怨谁对谁错; 但是妈妈始终认为是孩子的错,我又没有做错什么,我为什么要改变,我们已经好吃好喝的伺候,他怎么就变成为了这样?
妈妈想不通,委屈。
于是,妈妈就在家族的群里发布了孩子不上学的消息,家族炸了锅,姨夫姨妈过来劝说孩子回学校,并强制掀起孩子在睡觉的被子,让孩子疯狂,吼叫着让他们滚出去。
孩子的问题,变成家庭的问题,变成家族的问题,父母不知不觉中成了推手。
我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但是我可以想象他们正在把孩子往不归路上逼。
我的心有点痛,我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自己,曾经的自己孩子,我即为了父母而痛,更为了孩子而痛······
朱老师说,她去朋友家看见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目光是躲避她,不敢面对。
孩子是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的,他在小心呵护自己的自尊心,孩子是想好的,可能是孩子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困惑,孩子自己是在知道做不到的矛盾期;
而我们父母很多的时候是不接纳孩子出现问题,不允许孩子出现问题,采用的方式是堵死。
想到孩子逃避的眼光,我们作为妈妈都是有点心痛,因为我们都有孩子。
我们希望通过孩子逃避的目光,知道孩子在向我们倾诉什么?
正好来了一位初中生,我们请孩子以他的感受,跟我们分享,孩子逃避眼光的背后的传递什么心里感受。
初中生孩子给了三个关键词,不安全,消极,孤独。
当这三个词出现在黑板上的时候,我的心咯噔一下,心有点的痛,我立刻觉察到自己和孩子相处的过程,这三种现象都出现过,只是没有向他这样严重;
和孩子相处,我曾经不懂,但是我喜欢改变,有时候事情发生,会出现伤害,后被我歪打正着化解了,此刻我在一次的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加以自我调整。
当孩子遇见,出现,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孩子最脆弱无助的时候,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因为问题带来的内耗情绪的伤害,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情感需求,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以一高高在上的父母身份立刻指责孩子没有做好;
要求、指责、抱怨、嫌弃孩子没有做好的部分,告诉孩子你错了,其实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是心里一本账,只是他们和我们一样,知道做不到。
我们成了审判官,立刻下判决书,判断孩子不是好孩子了,开始学坏了·······
我们爱的旗帜下,我们父母在干了什么?
当我们不接纳孩子的问题的时候,
当我们指责孩子的问题的时候,
当我们抱怨孩子的问题的时候,
当我们嫌弃孩子的问题的时候,
我们不知不觉把脆弱无助的孩子推出了安全的世界。
我们认为自己吃好喝的伺候着他们,就是爱他们,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爱的方式,已经把孩子逼向了孤独的世界,孤独让他们更加的消极。
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是需要帮助的时候,是需要被爱的时候,可是我们父母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爱。
成绩好的时候,乖的时候,就是我们爱他们的的时候;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孩子不好,指责、抱怨、唠叨、嫌弃、担心等等;
觉得自己好吃好喝的满足他们,他们不知好歹,于是我们的情绪开始对着孩子,我们的情绪让孩子的不好更加的不好
我们不是爱孩子的人,我们只是爱孩子的好成绩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带个我们面子,满足我们的虚荣心;
即使孩子 一 一无所是,他依然是我们的孩子。
今天这个孩子给我们如何为父母照了一次镜子,给我们上了一节课。
我的孩子上高中的时候,我自己就感觉到孩子的世界我完全的不懂,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隐私,爱好,朋友圈,我忽然觉得不安全了,我感到已经开始抓不住孩子了,于是我伸出手想去抓住他,当我想抓住他的时候,他会逃避,离我越来越远;
安全感,消极,孤独,今天的孩子是话让我多了一份觉察,,面对高中是孩子我该怎么办?
孩子需要的不是掌控,不是担心,他们需要是自己的一份人生经历,在经历中我们给到他们信任、支持、陪伴。
知道孩子大了,当我无法走进他的世界,那么我是否可以学着尊重与信任孩子,让孩子因为我的信任而感到安全?
对孩子,不敢放手的原因是我对孩子不相信,我对着自己不相信,我害怕面对孩子未来不好的结果,我害怕承担孩子未来不好是结果,即使这些不好并没有发生,我仍然放大了自己的恐惧与担心。
孩子大了,当我们没有能力,无法驾驭他们时,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试着放手,让孩子因为我的信任而不在消极?
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无法驾驭孩子,但是我们仍然放不下自己高高的父母身份,不愿意降低自己托起孩子,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没有能力。
在物欲横飞的时代,灵魂都是孤独的,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物质世界被满足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匮乏的,孤独的;
而我们作为父母,我们关注的多数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好不好,学习成绩好不好,孩子只是被动的接受我们给与的物质,我们很少问孩子今天开不开心,从来没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是怎么也不明白,我们已经把最好的给了孩子,还把孩子推向了不安全、消极、孤独。
好想,好想,孩子小时候的情景,我们被依赖的感觉;
当孩子开始剥离我们的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不愿意承认孩子已经长大,我们把他们当宝宝养,又嫌弃他们脆弱问题多多。
孩子,你逃避的眼神,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知道应该学习如何的做父母。
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孩子永远喜欢和自己站在同一条线上,并肩作战的父母。
比起监护人和导师,孩子是更喜欢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和信任、支持、陪伴的家人。
重温一首歌,让歌词把我们带回爱的世界······
《感恩有你》
当我跌倒的时候
你总是把我扶起
当我哭泣的时候
你总是哄我开心
当我调皮的时候
您总是教我道理
当我害怕的时候
您总是给我勇气
当我出错的时候
您总是给我鼓励
当我烦恼的时候
您总是给我信心
当我孤单的时候
您总是把我惦记
当我迷茫的时候
你总是给我动力
感恩有你
童年很甜蜜
感恩有你
世界很美丽
感恩有你 我明白了爱的意义
感恩有您 我有了动力和勇气
感恩有您
您是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