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3 贝佐斯致股东信,付费变现的是见识,为什么要读《红楼梦》(1):找到好伴侣,《意会》回顾总结,怎样才能不把工作压力带回家,周鸿祎的用人和做产品的心得

得到新闻 贝佐斯:亚马逊的常青秘诀

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发表了2017年的致股东信。

贝佐斯说的day1公司的意思,就是一直处于新生状态、具有潜力的企业,这种企业更重视长远目标,而不是执迷于眼前的利益。

而day2公司,就是开始走下坡的公司,按照贝佐斯的话说,这样的公司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且这种衰退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

一家很成熟的公司,也可能会处在这种衰退中几十年而不自知,但最终死亡的结果是必然的。那么,一个公司应该怎么保持优势和活力,把自己维持在day1的状态呢?

首先是要以客户为中心。

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把很多要素当成发展的中心,比如,以技术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但贝佐斯认为,“以客户为中心”才是Day1公司最重要的特征。因为客户有一个特点,就是永远不满足,他们总想要更好的东西,而企业要想取悦客户的话,就要不断创造价值。贝佐斯说,Day1公司要求企业要耐心尝试、接受失败;收到消费者正向反馈的时候,再多加把劲。这种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会让一切都有可能。

其次是要警惕形式化。

在公司不断壮大和更为复杂的过程当中,要警惕公司内部的形式化。好的组织形式、程序,可以帮你更好地服务客户,但是不要被形式禁锢,否则,形式和过程就会代替你本来的目的。你不再关注产出,而只是关注所做的事情符不符合程序。这在大型企业里非常容易出现。所以,作为领导者,要经常自问,是我们拥有掌控了程序,还是程序掌控了我们?比如,有些公司,市场调研和客户调研可能直接取代了对客户本身的关注,这对设计产品来说非常危险。贝佐斯说,他并不反对产品测试或者市场调查,关键是你要了解客户,然后用产品测试和市场调查帮你找到盲点。卓越的客户体验始于真心、直觉、好奇心、游戏,以及胆量。这些都是在客户调查中找不到的。此外你还要拥抱外部趋势。贝佐斯认为,如果不能很快适应和拥抱外部趋势,这些趋势可能就会把你推入day2公司的行列。

这些大趋势不难发现,但对大公司来说,难的是去拥抱趋势。贝佐斯说,目前我们正在面临的一个大趋势,就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亚马逊就正在做一系列尝试。比如,无人机送货服务,不需要收银员的便利店,和基于云端的语音助手,等等。机器学习还推动了产品搜索排名、商品调换、欺诈检测等,而且对亚马逊的核心运营产生了影响。

最后一点就是,要快速作出决策。

贝佐斯说,day2公司能作出高质量的决策,但是它们做决策的速度非常慢。要想保持day1公司的活力,就必须学会做出质量高、速度快的决策。这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很容易,对大型企业来说却有些难。所以具体怎么快速做决策,贝佐斯也给了一些意见。

一是你永远不要使用一成不变的决策模式。很多决策是可以逆转的,是双向的。这些决策可以通过简单模式来作出。其他的就要慎重。

二是对于绝大部分决策来说,应该在掌握70%的信息时就做出,不要等到90%再做,这时可能就慢了。而且,必须善于迅速发现和纠正错误的决策。

三是“不同意但执行”也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这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如果你坚信某一个决定是正确的,哪怕公司内没有达成共识,你也可以尝试说,“我知道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不同,但是你们愿意跟我搏一把吗?”此刻,没有人知道答案是什么,但你很可能会顺利通过。如果你是老板,也可以这么做。贝佐斯并不总是同意下属的观点,但有时也会在不同意的情况下支持他们。

四是及早发现真正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并纠正它们。有时,制作团队有着截然不同的目标和观点,谁能磨到最后,谁就能做决定,这不仅减缓了决策的速度,而且消磨人的干劲。此时,如果快速让高管团队来处理,情况就好很多。


王煜全  科技概念股|付费变现的不是知识,而是见识

知识服务浪潮回顾

以内容付费为主旨的这一轮知识服务浪潮里出现了很多领军人物,并且有很多服务直接提供给普通消费者。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得到和喜马拉雅为主,主打系统性的知识服务。尤其得到,跨越全年的知识越系统、越结构化,越容易得到更好的呼应。第二类,碎片化知识,例如分答、知乎、微博,采用碎片化问答打赏模式,或者花费一块钱参与收看、收听模式。这种零散的内容也产生了两极化:一端是以八卦王思聪为代表的娱乐型内容,从回答中获得巨大阅读量;另一端是专家型内容,进行专业指点。以上两类知识服务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吸引了足够大的流量,创造了足够多的收入和利润。平台知识服务的内容提供者也随之成长,例如:马东的好好说话。

国外知识服务情况

今天的科技概念股是百分之百纯本土的,国外几乎没有类似的对应产品,更没有这么多公司。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知识即服务”(Knowledge as s Service),但它并不提供知识本身,而是帮助企业或帮助平台管理、组织知识,使它更好地扩散、分发到有需求的人那里去,更像一个组织形式或者软件形式。国外的知识服务都比较强调自动化和智能提供,并非由专家直接提供知识。

国内外的差异

第一,出版业差距太大,导致中国的知识产业相对落后,但同时也为这一轮新兴的知识服务浪潮注入有生力量。例如:互联网时代的隐士熊逸、对现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万维钢老师等,内容付费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空间。第二,中国早有通过名人传播内容的先例,例如小时候的评书、《百家讲坛》、《晓说》、《罗辑思维》等。国外也使用有声书,但中国借助发达的手机技术平台以及音频模式,形成了用音频传递最新知识的潮流。第三,公众对知识的普遍焦虑。现代社会,公众对知识获取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公众对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素质都不自信。第四,互联网时代,信息严重过载,《爆款——如何打造超级IP》这本书提出信息量越大、头部越大。

今年已进入收获期

我们都看清并认同头部发展的趋势,虽然现在对知识服务有很多批评(包括内容和碎片化),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投入内容付费。请大家警惕,不要轻易往内容付费的坑里跳,因为这样只会推动头部更大,只能做他人的奠基石,无法自己创业成功。今年内容付费热度会继续上升,但实际今年已是头部内容的收获期,头部内容的成长会大大加快,而今年再进来创业其实非常艰难。我们预期一年之内可能会有上市公司介入内容付费,而两年之内就会出现知识服务公司上市。这些都会使内容付费更加普及。

知识服务的未来趋势

内容付费的潮流已成,但还不是最终形态,还在向未来转变。未来细分化知识将更加偏向专家意见化、偏向小众;而系统化知识会分裂成两个路线:一个是类似得到的精品店模式,另一个是类似喜马拉雅的内容聚集模式。未来会从内容讲解慢慢向培训化转变,在内容讲解之后,附加答疑、讨论、习题等,包括社群功能也正在逐渐完善。未来不管向哪个方向转变,真正大家付费的、能够变现的不是知识,而是见识。以上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知识服务的上半部分,明天将继续给大家介绍后续的内容,敬请关注。

今天是前沿侦察的第314天。    


吴军  第194封信丨为什么要读《红楼梦》(1):否则你找不到好伴侣

今天讲一件困难的事情——追女神。先要说明的是,我所说的女神并不是只有容貌的“花瓶”。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就不妨举一个具体的女神的例子,既有美貌,又有才情和智慧算是女神了。

我有一个同学,不妨称呼他为A君吧,长得可算是仪表堂堂,本事也大,为人也很不错,毕业的学校也很好,算是硬件条件不错吧。他到了单位后看上了一位可以被称得上是当代林徽因的女生,我们不妨称呼她为B小姐吧。B小姐我也见过,有多漂亮呢?如果把银幕上的那些美女都请下来和她放到一起,你还是会首先注意到她。当然,B小姐吸引人的地方是她的才情和为人。在当时,她的很多能力就已经在几千人的单位中名列前茅了,后来,她又在所在的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单位里有了这样一位女生,没结婚的男生自然各个心痒,就连结了婚的,也想多和她说两句话。想追求B小姐的人实在太多,有的直接去表白,有的托人带话,有的送礼,有的主动帮她做事情,我的同学也不例外,极为殷勤,可能他还算有竞争力吧,和B小姐还算混得熟。但是B小姐自知自己的条件不错,虽然追求者多,但是不糊涂。她并不轻易对什么人做出承诺。在单位里这样的女生其实常常容易招惹嫉恨,但偏偏B小姐特别会做人,这有点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从不拒人千里,让每个人都觉得对自己挺友好,但是也和别人保持距离,不让每个人胡思乱想。对于女同事,她居然也能把关系处得特别好。那时很多单位还有那种以交际为目的的舞会,这些舞会自然成了青年男女彼此相识的好机会。B小姐是个工作学习都非常努力的人,又不善此道,也怕被男生纠缠,通常无论别人怎么邀请都很难去转转,即使去了,也就转一圈走了。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一次她很早就去了。可以想象,很多男生包括我的朋友A君当然很兴奋,大家想请B小姐跳舞,B小姐出于礼貌跳了一两曲就坐到了一旁,大家这时候就凑上去说话。

这时,刚来单位才几个月的C君出现了,去邀请B小姐跳舞,B小姐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而且不太会跳舞的她陪了C君跳了一晚上。再以后的故事就不用讲了。A君后来不死心又去找过B小姐问,C君有什么比别人明显强的地方,B小姐对A君倒也诚恳,告诉他,她第一次见到C君就觉得这个人和周围的人不一样,那种优雅和涵养是极少见的,她自己很多年想说的话都没人说,那一晚上总算有一个可以说的人了。A君还是不死心,问他们聊了什么,B小姐讲,也就是胡乱地聊,比如《红楼梦》啊,《神曲》和《浮士德》啊。A君是一个非常体面的人,从不死缠烂打,此后就打退堂鼓了。很多年后A君和我说起这件事情,不禁怅然。

用王小姐的话说,当年我也是如此。腰里别着两个死兔子,冒充打猎的。O(∩_∩)O

后来我也认识了C君,他果然有很多别人没有的长处。A君已经算是一个蛮风趣幽默的人,常常讲段子,让我们都很开心,但是C君不一样,他远不止是优雅而又有涵养。每次聚会他一到场,用不了多久就成为主角了,倒不是因为他能逗人乐,而是他知识极为渊博,讲任何事情见解都非常深,对人的心理也分析得非常透,因此常常等到他一开口,本来一同聊天的人都成了专心致志的听众。这样的人能理解女生心思也就不足为怪了,当然他也是一个很懂得体贴的人。

有一次我问他,你怎么做到洞察人的。他讲,和社会相比,人性的变化其实是非常小的,这就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国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政权更迭不断,但是文化习俗改变甚微,几乎所有的人性优点和弱点都继承下来了。然后他又谈到《红楼梦》这本书,说中国人的全部人性都在里面了。他讲到薛宝钗时说,“你别看她在贾府里混得如鱼得水,人见人爱,而林黛玉是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其实薛宝钗过得比林黛玉累多了,她要顾及各种关系,连赵姨娘这种不明事理的人都说她好,可见她工夫花得深。但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其实才最需要人的关爱和鼓励”。他这样简单的几句话,便把我们通常认为的强人和能人的弱点讲得清清楚楚。

和你聊这些,并不是说,读了《红楼梦》就能娶到B小姐这样要才有才,要容貌有容貌,又知书达礼识大体的女生。但是,最好的女生都是有点情趣的,这些女生并非男生们觉得自己的硬件条件好,就能打动得了的。好的女生,并非只是贪图外表、学历、钱财和家庭出身的,她们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一个能洞察人心的男生,在这方面总是有点优势的。其实不仅仅是《红楼梦》有必要读,很多经典著作都需要读。简单地讲有这样三个原因:首先,那些经过长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里面的思想其实反映出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

就拿我们今天聊的《红楼梦》来说,虽然90后可能会认为里面的故事太过久远,毕竟今天和曹雪芹完成《红楼梦》初稿的时代相差了260年。但是中国人的人性,中国机构(公司、大学和政府部门)内的关系,甚至中国今天的生产关系和公司商业的特点,和这部小说里所描写的没有什么差别。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读《红楼梦》时,距曹雪芹的年代差出来230年,我并不因此觉得它过时了。在从那时起往前的230年里,《红楼梦》在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读者,几乎历代中国人都能从《红楼梦》里学到些东西,因此没有理由讲最近30年出生的人从中学不到东西。

其次,《红楼梦》里描述了一种精致美好的生活,上流社会的闲情雅趣,这些我们今天的人都有可能享受到,当然这要感谢社会的发展。我在之前的信中讲(第120封信丨我们一定比18世纪的人过得好么:兼谈贵族精神),白给大家1个亿,真的就能生活好么?未必,因为这里面是有讲究的,如果大家是在中国过,就需要了解中国的各种文化,这一点《红楼梦》是个百科全书。如果大家要到世界各国生活,哪怕玩得再好也要了解当地的文化,而读经典是最容易的入手的一种方式。最后,《红楼梦》是一本关于女孩子的书,就连贾宝玉都在某种程度上被女性化了。男生若要读懂女生的心思,不妨读读它。至于很多人想通过它了解当时的社会和历史,有兴趣的了解一下也就罢了,但是我不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不仅《红楼梦》大家要读,梁实秋的书,张爱玲的书,鲁迅的书,以及狄更斯、雨果、莎士比亚、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等人的书都应该读。


万维钢  周末放送|既要《意会》,也要言传

《意会:人文学科在算法时代的力量》回顾总结。

应该记住的是以下几件事——

1.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围绕着“意会”这个词展开。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叫做“意会”。

日课161丨你用“算法”,我用“意会”/日课168丨意会工具箱里的六种武器

2.算法运用的正是客观的、可量化的数据,也就是说,今天我们面临的算法世界放弃了“理解”。这是一个“理论终结”的时代:

日课163丨老年人有知识,年轻人有数据

3.乍一看,“理论终结”似乎没什么不好,我们可以省去很多麻烦,简单直接就得出结果。事实上,从Google预测流感爆发的例子中,我们就能看到,如果不“理解”用户的动机,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日课163丨老年人有知识,年轻人有数据

4.拥护算法的人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我们知道算法有一个技能叫做“深度学习”:

日课165丨知道是什么,知道该怎么,和知道为什么

5.但是,“深度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在“研究人”这一点上。[日课165]中,我们引用了肿瘤学家穆克吉最新发表在《纽约客》杂志上的一个案例,关于深度学习并不能全面诊断黑色素瘤。这个例子就显示出了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人类智能的机会。那么算法不行,不就是数据不够吗?给它足够的数据不就行了!其实,这里面包含的问题不是数据大小的问题,而是数据薄厚的问题。

日课166丨索罗斯的见识

6.这个复杂的世界没法用量化的数据去描述,那是现阶段的算法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人类掌握“厚数据”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可以利用“厚数据”来研究人。

日课164丨专家的五重境界

7.关于“研究人”,[日课173]中提到的养老院照顾一位老人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意会》这本书也给出了六个意会的工具,可以帮我们学会如何意会:

日课168丨意会工具箱里的六种武器

8.考虑一个东西,必须考虑它的环境,其实人脑处理信息,都不是处理抽象的信息,而是把很多信息全盘考虑。这种全局思维的水平,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水平。而要想成为专家,需要经历五级过程:

日课164丨专家的五重境界

9.不过,成为专家并不是意会的最高层次,最高层次的意会是获得“洞见”:

日课169丨获得“洞见”的内功

10.怎样才能获得“洞见”呢?麦兹伯格说,前提条件是必须摆正态度:    

日课169丨获得“洞见”的内功

11.态度端正了之后,可以通过“溯因推理”做好获得“洞见”的准备。

日课169丨获得“洞见”的内功

12.以上,就是《意会》这本书中的重要知识点。这本书并不是为了否定算法,而是为了指出在这个算法时代,人类的优势在哪里,什么才是现代最高级的知识:

日课161丨你用“算法”,我用“意会”

13.人不是工业品,世界不能标准化。《意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全书结尾时,麦兹伯格的一句话,我希望你能记住它——

日课173丨人不是工业品,世界不能标准化


怎样才能不把工作压力带回家?

总结一下,想要不把工作压力带回家,你首先可以试着把工作完全留在公司里,退而求其次的话,就在家里划定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只在这个区域内工作,并且留出特定时间来专心陪伴家人;第二,给自己设置一个“结束工作”的条件反射信号,比如听音乐或者做运动,这件事情做完了就带着放松状态回家;第三,给自己设置家庭和工作以外的“第三空间”,去发展爱好、放松心情。总之,马徐骏认为,划定工作和生活的分界线,核心在于状态的转换。你应该试着为自己设定一个工作状态,可以用特定的方法迅速进入状态,也可以迅速抽离开来,帮助自己做一个工作高效,也拥有生活的人。

之外,《哈佛商业评论》还介绍了另外两点建议。

比如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区分开工作手机和私人手机,睡前一两个小时不能用手机,否则会影响睡眠

另外,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压力全都施加在你的伴侣一个人身上,可以找好朋友和前辈来形成自己的一个支持网络,这样可以减轻你的工作压力。


周鸿祎:我用人和做产品的心得

周鸿祎推荐了一部很经典的美剧,叫《兄弟连》,里面管连长就叫CEO。一个连一百多人,一个初创公司一开始人也就这么多,所以创业的时候,先别说你怎么做司令、做军长,而是要先想一想怎么做好一个连长。尤其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中国互联网领域,如果不能从军事作风中学点领导力,那么你的竞争力就会比较弱。周鸿祎说,现在很多创业者都说要学习美国企业的文化,其实美国的企业也不都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民主,而且有时候这种民主的文化还会变成一种限制,比如原来的雅虎公司,只要有一个员工不同意,事情就没有办法推进。虽然这很民主,但你在讨好每一个人,这样的公司是没有领导力的。雅虎后来一系列的衰落,其实和他的领导力问题有很大的关系。说完了领导力,周鸿祎分享了自己带团队的一些心得——用人的尺度。

周鸿祎说,过去自己不太琢磨人性,情商也不高。他只相信乔布斯的说法,那些顶级的人才是不怕挑战的,你甚至可以不用考虑对方的自尊心。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如果你骂得狠一些,只会把他给骂蔫了。还有的人,你挑战太厉害了,他就恨上你了。还有一点就是留人的尺度。有句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团队里有人离开的时候,不少领导者都会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但是周鸿祎觉得这句话有误导,因为如果这么想,你就是把公司和员工的关系完全视为单纯的雇佣关系。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如果每个员工都把自己做的事情仅仅当作一份工作,当作一种解决财务问题的工具,那么这个营盘绝对不会是铁打的,而是纸糊的,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坍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不是理念,更不是宏大的规划,而是人。人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领导力和带团队之外,周鸿祎还谈了一个话题,那就是最好的企业模型是什么。周鸿祎认为,想要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打造三个模式很重要。

首先是产品模式。每一个公司的存在,一定是解决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没得到解决之前,可能给用户或者市场带来了一些痛。这个痛可能是太贵了,也可能是不方便,等等。比如,当时所有做安全的公司都看不起360,因为360在安全领域没有做过任何事的经验。最后360能做成,就是当年流氓软件太泛滥了,每个人的电脑里都有,这事没人解决,但是360把它解决掉了。周鸿祎说,产品就像每个企业的DNA一样,DNA对了,最终是能成长起来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但如果你的DNA不对,那就很危险了。

其次是用户模式。周鸿祎说,那些大的电信公司老是改进不了服务,就是因为电信公司老大的手机都是手下人给配的,体验不到用套餐的人遇到的问题,也不知道怎么交手机费更方便,因此根本不会想到去改进。所以周鸿祎只要是去出差或者开会,如果是拿别人的电脑,就一定在里面装360。每次装完一台电脑,大概都会记满满的一张纸,然后回去开会,跟员工谈。而且他还锻炼了一种技能,就是每当他去用软件、看软件的时候,不自觉的人格就发生变化了,站在用户的角度,变成一个什么都不懂,对机器很没有耐心的人,很多产品到他这儿三天两天就死机了。这就叫用户模式

最后是收入模式。周鸿祎认为,只有你解决问题了,产品迅速铺开了,在用户基础之上再来谈商业模式才是更合理的。有用户基础的产品想做什么都是行的,如果根本没有用户基础,却要做一系列增值服务,就属于地基都没打牢,就要建二楼、三楼。而且,等你的产品被相当的认可之后,再来探索它的收入模式,一定会有很多善于挣钱和营销的人到你的公司里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boss出场,自带搞笑气场的外婆。爱笑 心宽 一定是老人的福气 小苹果宝宝 。“我要打你”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聪明...
    爱吃辣的大梁阅读 334评论 0 0
  • 我走过千山万水、踏遍五湖四海只为找寻那个熟悉而又模糊的身影,最后终于在千万人之中远远的望见了你的背影。时过经年,你...
    夜与星空以北阅读 359评论 3 2
  • 安丽说,她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 她关于父母的记忆最早是在2岁,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两个画面,一个是关于母亲的,另一个则...
    如果时间会说话阅读 4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