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妈妈叫小女孩每周看一本书,关于看什么书,由小女孩自己决定。看完每一本书,妈妈叫小女孩分享一下读书的心得,书里面有哪些优美句子印象比较深刻的,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如果我们是书中的某个人物,遇到困难了,我们该怎么做。有一次,10岁的小女孩在看妈妈的书《你在为谁工作》,她妈妈感到很惊讶,问她,你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呀?女孩回答说,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很有趣。妈妈问她,你看了这本书,你在为谁学习呀?女孩说,为我自己。
从读书,多读书从而引导小朋友正确的学习观,这个方法是可取的,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许多。
我楼下的阿姐,她的儿子已经五岁了。有一次我在楼下,看到阿姐带儿子去上学,阿姐不停的对她的儿子说,你读书是为了你自己,知道吗?你读书是为了你自己,懂吗?你读书是为了你自己的将来,懂不懂啊?她的儿子点了点头。其实,我感觉她的儿子未必知道,为什么要去读书?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帮助。
就像我小时候,五岁多了,就被父母带到学校去读学前班,七岁多了,该读小学了,就去读小学。接下来,初中,高中,大学,都是顺着大多数同学走的路线,考重点高中,努力读书考重点大学。每天上课都是学校安排好的,课程也是教育部门安排好的,重重复复都是读课本里面的知识。高中一直都是一个星期上课六天半,只有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下午半天是可以休息的。他时间都是除了上课,就是上晚自习,或者做考试测试。
这样的读书生涯,我现在想想就觉得非常苦。为什么觉得苦,是因为你不知道你读书考大学的意义是什么?那段时间,刚好是韩寒出书《三重门》《零下一度》的时候,报纸也是整天报道称韩寒是80后少年天才作家,称他辍学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写作。我觉得这个少年特别厉害,特别有想法,而自己还在为自己的前途忧愁,迷茫,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在哪里。
那时候,我也很喜欢写作,一直是学校记者团的成员,每周都有稿件投稿。记者团的老师有一次表扬了我,说你的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得到肯定的我,真的是受宠若惊。当文理班分班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文科。我那时候最喜欢的科目,应该就是语文,最不愁的就是写作,虽然水平不怎样,但是好歹也都是自己独立思考写出来的文章,也都是有感而发,老师也是常常拿我的文章在讲台上当范文读。
曾经买了一个笔记本,写心得,抒发感想,暗暗下定决心每天写1000个字。后来,因为学业压力重,渐渐的忘记了写东西,笔记本也不知道扔到哪个角落了。当时,我写着,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当时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但是心里很确定,一定要做一个好人。
那段时间,在学习繁重的压力下,我心里非常的压抑,每天对着书,不知道是我在看书,还是书在看我。有一次,我走到了学校的心里咨询室门口,好想去找老师去谈心,谈谈我内心的迷茫。但是心里咨询室的门是关的,也许就是个摆设,再加上我又担心,其他同学知道我心里有问题,嘲笑我。所以,我最终放弃了去咨询。
父母除了努力挣钱给我交学费和生活费,其他都没有能帮上忙了。他们说,考上哪里就去读哪里,那时特别担心考不上。现在可以理解,父母都是农民,都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大见识。无非就是关心钱够不够,身体舒不舒服。后来,要报考自愿了。我也不懂要报什么学院,什么专业,问了闺蜜,她也很迷茫。我们一起去问了上一届的一个学姐,她说,报财经学院吧,做会计,越老越吃香。就是这句话,我和闺蜜都报了同一所学校。在工作了几年之后,我以为我会爱上自己的专业,每次面试的时候,我都会说,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出来从事的也都是会计工作,有经验......而且,我越做越没有动力,一点成就感都没有。每天都是行尸走肉般的上班,下班,根本没有什么乐趣。
我很羡慕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年轻的这一代,他们的思想没有被固化,都敢拼,敢闯荡,爱折腾,有一些人还把自己的生活折腾得与众不同。现在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喜欢写作,我会一直写下去。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知道自己喜欢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勇敢的去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教导非常的重要。父母首先要提升自己,让自己更优秀,这样才能给小孩更好的指导。第二,读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除了课本,要读更多优秀的读物,比如经典小说,优秀散文,科普书籍,心里学书籍等。看书多了,你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少走弯路。如果你有什么烦恼,就请看书吧,书里面有你需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