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在离婚前会信誓旦旦地对孩子说:离婚了,爸爸妈妈依然爱你。
然后,转过身,心安理得的离婚,各自奔向所谓的幸福。
离婚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只是简单的两个人分开。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分散,家庭破碎,自己曾经赖以生存的整个世界就完全坍塌了。
01.
英语作文课上,学生们在练习写一篇读后续写,所提供部分的文章的大意是:
离婚之后,我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得很拮据。而孩子们由于离开了原本熟悉的学校和朋友,失去了优裕的生活和完整的家庭,情绪一直都很低落,阴云笼罩着我们狭小破旧的家。
我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让孩子们振作起来。
奇迹出现了。
就在圣诞节前夕,在我们外出归来时,门口竟然放着一棵圣诞树,不知是哪位不知名的天使送给我们的。在装扮圣诞树的过程中,孩子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接下来是续写部分。
文章原本要表达的是世界上总有人会像天使一般的存在,温暖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别人世界里的天使。
而很多学生写的是,圣诞树是爸爸送的,他想回归家庭,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于是一家人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样的续写不合逻辑,但学生们据理力争:家,应该是完整的,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才是幸福的。
02.
把“家”的英文单词family的每一个字母拆开再重组成一句话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在孩子们的眼中,家中有爸爸妈妈,才能算家。
但是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言,家不再是完整的,是破碎不堪的。
有一个父母离异的学生曾经发了一个说说:
好几个月没回家,想家了。坐了几个小时的车,一下车,爸爸就已经在车站等着我了,很感动。可是爸爸把我送到门口之后就离开了,回了他自己的家。联系不上妈妈,邻居说去照顾姥姥了。现在晚上十点半,我独自躺在床上,没有吃饭。
读过的老师们都心疼落泪。
如果这个孩子的父母没有离婚,回家见不到父母,他也许并不会觉得如何。
但是,现在,他的字里行间都是被抛弃的孤独和寂寞。
我们无从得知离婚时男女双方有多少迫不得已。可是,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伤害,却是毋庸置疑的。
03.
如果真心爱孩子,就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在一个和谐稳定,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有担当的人。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就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进行了相关调查。
调查发现,父母离婚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在适应和反应方面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
0—3岁,会有倒退行为。
3—6岁,表现易怒、攻击性行为、自我责备。
6—9岁,表现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
9—12岁,表现出失落感、拒绝、无助。
12岁以上会表现羞耻感,向外攻击可能会导致暴力、情绪失控等问题,向内攻击可能会产生抑郁、远离、孤独等问题。
我们同事之间每每谈起一个高三的女生都会感到可惜。
那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生。在高二结束之前,学习一直很努力,成绩也很好。
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父母离婚了。
从那之后,她就拒绝与别人交流,而且再也不愿意学习了。
即使在老师们的劝说下勉强来到学校,也是搬张桌子在走廊里呆着而不进教室。
后来更是发展到跟同学闹矛盾,跟老师撒谎,跟一帮子社会青年混迹于各种场所。
她曾声嘶力竭地对她的母亲大吼:“你们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我最关键的时候抛弃了我。”
04.
父母离异,会在孩子的心灵上划上一道一辈子都无法愈合的伤口。
但是,如果父母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的地步,在一起生活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为了孩子也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吗?
知乎上曾经讨论过这个话题:为了孩子,到底要不要离婚?
有个高赞的回答:
当夫妻感情出现问题,不管离不离婚,孩子注定被伤害,逃无可逃。离婚的家庭,孩子会受到伤害。不离婚的家庭,三人都生活在永无休止的水深火热中。没有一方是幸福的,最后三个人都是输家。
所以,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如果没有激化到非离不可的程度,就应该本着对夫妻双方和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尽最大努力改善夫妻关系,挽救婚姻危机。
如果非离不可,也要在离婚后与保持孩子积极正向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父母离不离婚不是重点,父母如何处理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