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青春期16—对异性感兴趣

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家长最担心的就是两件事:

第一、成绩。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个阶段,干扰太多,孩子的成绩也会有较大地波动。

第二、恋爱。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不懂爱恋,一旦孩子有谈恋爱的迹象,就认为孩子变坏了。其实不然,孩子在青春期,如果真的有了一段真心而美好的恋情,每天一想到自己的另外一半就很开心,家长应该欣慰才对。

青春期孩子谈恋爱,家长担心成绩下降、人品变坏,于是,千方百计阻止孩子。

然而,纵观孩子的一生,成绩不是一流的,在社会上也可以有很大的竞争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常青藤,都可以去清华、北大。

但是,如果孩子连恋爱都谈不好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一辈子会憋屈、委屈、寂寞、痛苦,受的煎熬会比成绩不好更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导致成绩下降的因素,并不包括谈恋爱。(请各位家长,老老记住这一点。)

正常健康的恋爱,不会影响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成绩,反而更有可能修正他们的很多不好的习惯,让他们训练出更好的社交本领。

比如说,关心别人的感受,滋养更加发达的大脑,有时还可以促进成绩的提升。

但如果,青春期的感情被压抑了,被扭曲了,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人格缺陷和技能的短板。那样,就算这孩子,成绩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水平,到了大学里,也可能会是,不太有竞争力的人。因为他不太会跟人沟通,不太能体会别人的感受,甚至爱的能力也会缺失。

因此,青春期孩子对异性感兴趣,不是因为孩子们变坏了,分心了,而是青春期最重要的正常生理变化,就是性发育已经成熟了。

从青春期早期的激素水平增加,到第一性征、第二性征出现,再到青春期晚期,孩子们已经具备了繁殖的能力。

这些客观规律,要求家长们,首先要树立一个清晰的意识——生理上,孩子们已经具备了繁衍后代的能力,已经慢慢的性成熟了。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的脑子里,关于这件事情,是完全空白的。完全没有感受,没有需求,没有冲动,对性这件事毫不关心,包括自己的性特征变化,异性的性特征变化,一点都不感兴趣,那才是最值得担心的。很有可能大脑存在某种缺失了。

所以,父母必须要,接受这个阶段的孩子,还要学会引导孩子,理解他们强烈的兴趣和想要体会的欲望。

客观上,孩子们身体的硬件已经准备好了。而且孩子们的情感中枢,也就是大脑里,自然加载了关于感情和性的本能的程序。他们有感觉,有欲望,有好奇心了。而且是处于又怕又感兴趣的状态。

想想:在过去十年期间,这些小朋友眼里是不分男女的,大家都是小孩,几乎没有差别。可就是那么半年一年的功夫,曾经熟悉的那个小朋友,恍若突然变了样子,变得神秘又陌生了,还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吸引力。

这种时候,孩子的惶恐即将发生,且即将触碰到的那种感受,家长千万不能赌,不能压制,只能引导。

因为孩子的大脑缺的不是自控力,而是正确的知识,以及怎么样来应对这个突然变化的程序。男孩开始有了梦遗,女生来了月经初潮。

而且,他们的大脑从原来的100分变成了现在的1000分。其中得有300分左右,新增的空间,是留给关于两性的信息整理和学习两性知识的。

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局限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上,不要试图毁灭孩子的正常需求,要有大的格局来帮助他们。

有的家长很担心,孩子天天脑子里就想着:我喜欢谁?我不喜欢谁?怎么去玩?怎么约会?被冷落了,难受。被人抢走了,会吃醋。每天打扮的花里胡哨的。就算他脑子够用,但时间也不能这么挥霍啊。怎么办呢?

时间就那么多,对所有人都是平等而宝贵的。那恋爱期间美美的时光,毕竟不是经常出现,更多的时候,会担心,会患得患失,甚至很痛苦,无心应对其他事。比如说学习,弄不好还真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的情绪沉沦,不顾及正业。

此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所有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就算你天天学习,把作业做得特漂亮,身体还有可能遭到破坏的。

孩子谈恋爱,是不是就意味着人品注定败坏?他们只要一谈恋爱就必然会导致其他事情的荒废呢?

不到长城非好汉

(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