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父亲说,我想辞职,去更远的地方生活,想积累更多的人生阅历。我还想走更多的路,写更多的文字,或许我的生活会变得更充实些。结果父亲一直询问我,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为什么突然情绪波动那么大?他说,不要有梦想,都是平常百姓家的孩子,健康平安就好,不要胡思乱想。在他们眼里,如果说30岁之前要完成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这一系列生命的程序。对于一个24岁的姑娘,时间已经不够了。我即使安分守己地活着,也不一定能做好这些,更别说瞎折腾。
生活,总在以各种方式让我们学会安分守己。方式层出不穷,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我们真的放弃挣扎束手就擒。用疾病让我们懂得要爱惜身体,不敢再肆意疯狂。用生离死别,让我们畏惧死亡。用家庭捆绑我们前进的脚步。用“生存”二字把我们锁住在一个城市,让我们不敢随意换工作,老老实实地待着。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生活以它的方式,让我学会安分守己,学会安安分分地过完一生。只是现在的自己,还是没学会安分守己,我还是想多一些新的尝试。
很多90后和我一样,每天躺着床上,幻想自己去远方漂泊,仗剑走天涯,心中有一万种改变生活的想法。但是明天还是挤着公交,若无其事地上班。我们对远方是多么地渴望,却始终没有勇气行动。生活用眼前短暂的安逸消磨我们意志,直至丧失行动的力量。《奇葩说》里,范湉湉金句“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但是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渴望。明明对远方那么渴望,却要努力地学着安分守己,努力不让家人为我们担心,努力过着别人眼中体面的生活。可是,这样的既来之则安之的生活方式,真的是我们的想要的么?
相比80、70后一辈,90后,我们生活在最好的年代。我所了解的90后是一个能够自由做选择的群体。怎么说呢?我们不比70后、60后,他们是被生活绑架着的一代,要养家糊口,被太多的东西牵绊着。在他们的青春里,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压力,他们不得去拼搏,不得破釜沉舟赌一把。那时的他们也只有拼搏才能让改变命运。我说的改变命运是通过奋斗在大城市定居,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也是在他们的年代,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胆识和努力在城市留下。而这十年,间一、二线城市房价翻了将近十倍。对于90后而言,如果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我不觉得你可以白手起家赚够300万买一套房子,至少大部分90后是无法做到白手起家的。属于80后、70后的成功学和他们对成功评判标准,好像并不太适合我们了。
在祖国各个区域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升的今天,我是觉得我们真的不需要强迫自己千方百计留在大城市,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很多80后在担忧,房价这样涨,90后怎么买房,很多人开玩笑说90后是不买房的。其实不是,是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我们似乎没有必要穷尽一生为了那一个“格子”小的房子,过得唯唯诺诺。我们更不应该让房子把自己嵌在命运的缝隙里,动弹不得;也不要为了那所谓体面的生活,在你最好的年纪的错过这世界那么多风景。
很多人说会我没有时间,没有钱。难道要等到自己赚到钱,有时间再去做自己曾经想做的事情。20岁看到的外滩海景和60岁站在东方明珠前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在最想做一件是年纪,没有及时去做,错过不仅仅是一份心情那么简单,还有你对世界的认知。生命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体验感。大学毕业游会激动到一惊一乍,而今站在西湖的断桥上,以往的阅历在耳边鄙夷地说:不过如此。如果说,我们总有一天会变得波澜不惊,那么在完全没有麻木之前,想做一件事就尽情去做,千万不要犹豫。
我选择离开深圳,不是这所城市不好,而是遇上她的是时候,我还不想安定下来。我无意做一名逃兵,我只是想尽自己的努力去看看这个世界。我愿意用半年或是一年时间去感知另一所城市的文化和冷暖。或许某一天,我开始接受事实:生活到哪都是一样。我开始不再执着于奔波和游荡。或许彼时我会开始明白,自己今天所做的意义并不大。但我愿意去承担这“虚掷青春”带来的失落感,我也愿意去承担更换一所城市所带来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哪怕流离颠沛,我也是可以接受,恐怕我也只有在这样年龄还能承受自己的不理智。我只是想通过这样接近不理智的形式让生活的脚步稍微慢下来,日后能清晰记得自己在二十几岁都走过哪些路,而不是对一切无从提起。二十几岁就是大学,工作,结婚,生子,没了。或许人生的固有程序的本来就是这样,但我仍愿意去多做些尝试。
这么多年,我始终学不会安分守己,我不愿让自己困在一个笼子里,单调地重复着相同的事。我知道总有一天我或许会从容接受生命的本质。我会去接受安分守己的生活。而现在的自己,真的要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哪怕是亡命天涯,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等我老了,让我自豪的,我想不是自己拥有多少的财富,而是我曾经努力让自己活得更加丰盛些。
最近,我开始明白一件事,曾经自己的努力想走出那个笼子,其实是到一个更大的笼子而已。在生活面前,我始终是如此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