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期,豪强并起,诸侯纷争不断。可谓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啊。
但英雄不是神仙,英雄也有死亡的时候。英雄的去,就要有人接班。
让我们看下,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各家都有些什么故事。哪家选择得最好呢?
1、首先来看袁绍,他的选择可谓是最差的
袁绍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小儿子袁尚。
袁绍呢,听枕边风,最偏爱长的貌美的小儿子,一直想让小儿子接班。
但是直接立小儿子为嗣子吧,他又担心说不过去。
于是呢,他采取了一个方式,就是把三个儿子,每人分一个州,让大儿子管理青州,二儿子管理幽州,小儿子带在身边培养。
在官渡之战之时,刘备被曹操打,向袁绍发求救信,袁绍还以小儿子生病为理由,拒绝了。
袁绍表面上说是考察三个儿子各自治理的能力,然后择优选择。但实际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是想要把位置传给小儿子的。只不过是没有明说而已。
最后等到袁绍死的时候,也没有明确说由谁来承系大统。于是,审配、逢纪借机矫诏,把袁尚推了上来。
由于袁绍生前没有明说谁接班,而且,袁绍的另两个儿子也各占着一个州,还有兵马。当然不服了。
于是,长子袁谭一生气,直接投降了曹操,带着兵来打袁尚。
后来的结果就是,袁尚被打败了,跑到了袁熙那。然后哥俩又被曹操打败,跑到了辽东公孙康那,结果被公孙康一块杀了。
袁谭又反叛了曹操,被杀了。
从袁绍看来,没有明确立接班人,自己又暧昧不清的,确实不是一个好主意啊。
2、刘表传位给刘琮、同样的失败
刘表的传位,主要是受地方豪族的影响。
刘表本身的发迹,靠的就是荆州的蔡家,张家等一些豪族的支持。
刘表有三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是主要的争夺者。
刘表之前的老婆早死了,在荆州娶的是蔡家女子,史书上称蔡夫人。蔡夫人不是刘琦、刘琮的妈,但是蔡夫人却喜欢刘琮。因为他娶的是蔡夫人的侄女,也是蔡家的人。因此。作为荆州的豪族,蔡家,自然力挺刘琮当接班人。处处打压刘琦。
这可把刘琦弄得非常的狼狈。后来不得已,找到了已经成为刘备军师的诸葛亮出主意。需要注意的是,诸葛亮的岳母还是蔡夫人的姐姐呢,但他还是给刘琦出了一个避祸的主意。那就是,到地方去,避开权力中心。于是刘琦跑到了地方,算是避开了可能的杀身之祸。后来,刘表临死的时候,刘琦从外地赶回来想见父亲最后一面,楞是让蔡瑁、张允挡在了帐外,拒绝相见。
等到刘表去世,在蔡瑁、张允的主持下,自然也是刘琮继位。
刘琦本来想要发兵讨伐刘琮,但碰巧遇到了曹操南征(后来就发生了赤壁之战),刘琮在蔡瑁、张允的把持下,直接投降了!
刘琦呢,他的部队和刘备合在了一起,后来赤壁之战后,刘备还用刘琦的名义,争抢荆州四郡。但是刘琦早逝,部队后来全归了刘备。算是帮了刘备一个大忙。
刘琮后来在正史上没有更多的记录,三国演义里倒是说他被曹操暗杀(应该是假的)。
从刘表来看,被其他人左右的传承交接,也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啊。
3、曹操以实际能力考察出的传承人,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前两位来,曹操的传承人选择,就明智了一些。
曹操的儿子众多,本来呢,嫡长子曹昂,文武双全,是曹操已经计划传位的选择了。谁知道,曹操自己玩火,没管住自己的下半身,导致张绣反叛,叛乱中,曹昂被杀,典韦被杀。曹操可谓伤心之至。
曹操后来还有一个儿子曹冲的,也是从小的聪明异常。我们小学都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
但是这个孩子10来岁就死了,也是让曹操心酸不已。
再接下来,曹操能选择的就是曹昂死后排成老大的曹丕以及才高八斗的曹植了。
曹操也是经过了一番考察。对这两个孩子进行了多次的考验。最终,曹植才华虽然强,但是太过张狂,还喝酒误事。在夺嗣之争中败下了阵。
并且,有人也和曹操说,你想选择曹植,你得先考虑考虑袁绍,刘表。他俩可是都选择了小儿子,结果呢。曹操一听,心头一惊,还真是。
于是,曹操明确的选择了曹丕做为自己的接班人。
曹操死后,曹丕成功掌权,并且拉下了汉献帝,自己当了皇帝。虽然只当了7年的皇帝,但是他还是比较成功的奠定了魏国几十年的基业,也为后来的三国统一打下了基础。
4、刘备杀刘封,为阿斗登基扫除障碍
刘备在生阿斗之前,应该还有几个孩子,但刘备创业前期的屡战屡败,让他的孩子老婆在战火中,也是死的死,亡的亡。直到他在荆州,才算是立稳了脚步。
刘备一度以为要没儿子了。所以,找了一个本家的孩子(也姓刘,但是肯定是出了五服了),认作养子,起名为刘封,以备继嗣。
也没曾想,后来又生下了刘禅,当然,再后来,还生了刘永,刘理,但这两个孩子就更小了。
等到刘备占据了四川,汉中以后,开始琢磨嗣子的问题了。
按理说,刘禅是亲儿子,亲长子,继位没啥问题,他后来也是这么来计划的,刘备进位为汉中王,封刘禅为王太子。刘备当皇帝,封刘禅为皇太子。
但是,在那个年代,干儿子也是儿子,还是名义上的长子,也有继承权的啊。并且,刘封也还武艺超群,力气过人。这不得不让刘备觉得,这将会是一个隐患。
于是,刘封的灾难就来了。在关羽麦城兵败后,刘封回到成都,随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直接赐死了刘封。算是为蜀国后来的稳固,除了一个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