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坐飞机
之所以选择广州远游,除去奔着长隆动物园去以外,还有一个附加因素,就是想让小家伙尝试一下坐飞机。
第一次坐飞机会是什么样呢?不适、害怕、坐不住、哭闹……我设想了很多,对此还准备了预案,比如带上几本絮儿喜欢且主题不同的童话书、粘画书;比如带上一小袋积木……当然这其中也有为娘的一片私心,就是好不容易凑个整块时间,正好就地为牢、踏踏实实学习一会。
登机后,絮儿牵着我的手往机舱后面走,遇到一个空位,说“妈妈,这没人,我们就坐这吧!”哈哈,俨然刘姥姥进大观园了。“宝贝,飞机上的位子不能随便坐,要按机票上标注的座位坐,爸爸已经提前给我们选了靠窗的座位,在后面。”
落座到自己的位子上,小家伙饶有趣味得东撒撒、西看看,摸摸小窗,抠抠小桌板上的旋扣,最后低下头研究起安全带,插进去又拔出来。
为了防止起飞时,絮儿不适,我提前给她打预防针“宝贝,一会飞机起飞,因为气压原因你可能耳朵不舒服,没关系的,这个很正常,要是不舒服的话,你就张大嘴巴。”
待一切就绪,飞机准备起飞了,小家伙在软硬兼施之下,强弩着坐定,等待着接下来最刺激的一环。说最刺激,恐怕更多是对我自己的心理挑战——担心她不适应。
飞机开始助跑,越跑越快,嘈杂声震耳,时不时连颠两下,感觉陡然升到高处又往下掉,我仅仅握着絮儿的手,双眼紧紧盯着她。”好玩好玩!“,她惊呼着。没想到,这是个热衷刺激的乐天派。瞬间,我的心也放下了。
待飞行至高空,渐趋平缓,我开始引导性得和她攀谈起来,”絮儿,你快看,我们是不是飞到小蓝天家里来了,还有小太阳也来迎接你呢!“我用充满惊喜和夸张的表情、语言展示着,想以此激发她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由于我家住在机场附近,絮儿从四个月开始,几乎每天被阿姨、奶奶抱着在飘窗前目送一架架大飞机扬长而去,再大些,就咿咿呀呀讲着:大飞机去找星星玩,找月亮玩。
而今,远在天边的事情被拉近到眼前,小家伙一定会惊喜得雀跃起来吧!
谁知,我完全没有看到我想象的画面,完全没有听到”哇塞、小蓝天!hello,小太阳!“而是小家伙淡淡得抬抬眼皮,透过小窗,浅浅得向下看了一眼,平静得问了一句”外面蓝蓝的是什么?下面是什么?“一直到飞完整个行程,她好像都没再瞟过外面。我猜想,她内心深处一定压抑着一些恐惧。
大概是此前被我们安利过飞机上会有午餐,度过刺激的升空环节之后,絮儿突然想起这事,嚷嚷着要吃饭,我们告诉她等一等,阿姨还要热下饭菜,才送过来。不过两岁多的孩子似乎没有足够的耐心接受等待,无奈之下,只能爸爸厚着脸皮,跟空姐提前讨要饭菜了,庆幸的是空乘小姐姐非常具有同理心,先于商务舱乘客,把第一份饭送给了絮儿。
絮儿好奇的一一打开盒饭、面包、酸奶、塑料刀叉等等她接受到的一切新玩意。
是鸡肉和和猪肉双拼饭,作为优质肉食主义者,絮儿先后把我和她爸爸、连同她自己三份饭中的鸡肉收入囊中,没再吃其他东西。
好了,吃饱喝足,原本应该开启我精心设计的一环—读书,但是耳边充斥嗡嗡的飞行声,再加上封闭空间带来的窒息感,我选择直接放弃,絮儿并非嗜书如命,所以这种环境下,估计读书是行不通了。那就试试玩具吧,我拿出准备好的一袋积木,玩了大概十几分钟,由于场地实在狭窄,加上兴趣平平,也就草草收场了。
就在我们琢磨如何消磨剩下的两小时时,絮儿抠索到电视屏旁的耳麦,戴在头上,嚷嚷着看小猪佩奇,我搜索电视屏里的片子,没有找到小猪佩奇,只看到一部美国动画片,画着小虫子的卡通形象。“絮儿,没有小猪佩奇,只有小虫子,可以么?“我问道。”那好吧!“絮儿似乎也觉察到出门在外,不像在家,做不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也主动降低心理预期,很痛快得应允。
小虫子电影包含五个短片,每个约五分钟。絮儿看了30分钟,全部走完一遍,她问我”妈妈,还有其他动画片吗?“我开始再度搜索,一圈下来,似乎没有更合适的,最为贴近的也仅是儿童题材,成人演绎的类似《音乐之声》这种片子。
“要不你试试看这个“我提议到。
絮儿继续带上耳麦,看了约五分钟,最后说”妈妈,还是看小虫子吧! 待看完第三遍,絮儿睡着了。
如果说去程,絮儿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么回程,小家伙俨然已经升级到城市人儿了。
进入返航机舱,她拉着我的手问“妈妈,你看下票,我们的座位在哪里?”
落座之后,她会第一时间主动扣好安全带。
看动画片期间,听到插播广播“各位旅客好,因为气流原因,飞机有些颠簸,请您扣好安全带”她不会急躁得央求我“妈妈,看动画片,别放广告了”,而是静静听着,随着提醒默默掀开小毯子,确定下肚子上的安全带是否已经扣牢。
返航三个多小如何安排,我们没做更多尝试和计划,而是一步到位,搜索到絮儿最爱的小猪佩奇,让她足足看了两个多小时,一扫困意。当然,由于我晕机呕吐,也顾不上两岁宝宝看这么长时间的电视,是不是损害眼睛了,只求稳住当下。
我把电视语言设置为英文,两个小时的电视盛宴权当是英语学习了,既满足小家伙的娱乐心,又满足我的功利心,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