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要解亲闻记一

宝静法师讲述

学人逸山、性明记录

弥陀经要解亲闻记序

经题

译经师

解经师

正序

解经玄义

正释经文—序分

正宗分—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

正宗分—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

正宗分—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

流通分

跋语

弥陀经要解亲闻记序

际此五浊炽盛三灾猛烈八苦交煎,众魔摧残之时。尽大地无一片干净土,可以安闲过日。故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诚令人不可一朝居也。然吾等欲出苦海,离尘寰,置诸子于衽席之上,救群黎于水火之中。其唯信愿持名,一心念佛。可为澄浊得清之清水珠,息灾降福之摩尼宝。成净土而洁秽邦,作清凉而化热烦。契时契机,至切至要,无复加矣。旭祖弥陀要解,即为开念佛奥藏之锁钥,导归净土真径之指南。言言见谛,语语真诚。即事持显乎理持,至圣至贤,莫能越其阃。照性恶融乎性善,五逆十恶,亦可臻其域。彻性彻相,至理全彰。吐心吐胆,肝肠尽裂。诚出苦海生极乐之大津梁也。吾师 宝公上人,素抱教弘天台,行重净土之大愿。远秉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宏模,近遵莲池、蕅益、谛公、印老之懿范。谈经则字字指归净土,说法、则言言融会莲宗。于旭祖弥陀要解一书,尤番番讲演,频频开导。语意恳切,悲心殷重。如击洪钟于昏夜,寱梦皆醒。鼓金铎于迷途,痴暗咸觉。闻者见者,莫不令其即有念而证无念,即有生以入无生。悟自性之弥陀,达唯心之净土。荡漾莲舟,达彼乐邦而后已。民国癸酉夏,吾师在沪圆通寺,讲此要解全部。由敏智师等记录,常觉师辑。惜未及半,而常师病故。乃奉吾师慈命,嘱逸续辑,呈吾师改述。时经数月,始竣其事,完成已而未竟之公案。吾师舌灿莲花,辩若悬河。从自心阿耨达池,流布法水,深广无涯。逸禀性庸愚,随听随忘。挂一漏万,随所不免。虽竭神思,何能尽吾师于万一哉。时在丁丑夏学人逸山谨序于观宗学社辅讲室。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亲闻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示总题

斯为一部之总题,赅括全部别文之要意。所谓总者,总其别。别者别其总耳。

题中有通有别。

佛说阿弥陀五字,异于诸部,谓之别。

经之一字,同于诸部,谓之通。

注题

要解二字,乃注题。此通为一经之法题。

兹先释法题,次释人题。

明释题之重要

此法题,乃全部之纲领。所谓提纲则众目齐张,挈领则衣襟自正。故凡讲经,先须释题。若于经题,精以研究。则全经要旨,思过半矣。

释法题

原夫释迦世尊,大悲利物。示同人法,降生人间。逗机施教,应病与药。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逮及涅槃。经家结集。乃有三藏十二部之玄文,流通于世间。

大法东来

自金人□梦,圣教西来。震旦苍生,方餐出世醍醐。

赞法门

然所说一切法门中,能于末世众生,最契机者,则莫如念佛一法。以其即方便成圆顿。而净土诸经,则莫妙于此本弥陀经。以其言简而义赅,辞浅而理丰。故世之流通者众,昔之注述者亦多。

赞要解

而于其中求其精而且要之注释者,则莫如要解。斯解乃灵峰老人之心血供献。所谓言言见谛,句句归宗。吐肝吐胆,字字见血。弥陀一经,得斯解以释之。如揭慧日于中天,无不洞彻。今讲斯经,并讲斯解。故凡学佛者,须精心以研究之。

法题

如来一代圣教,一切诸经,别名无量。求其立题所以,不外七种。

七种立题

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是也。单三者,(一)单人。如佛说阿弥陀经,佛为能说之人。即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是也。阿弥陀,为所说之人。即极乐之导师是也。能所皆为究竟之果人,故名单人立题。

(二)单法。如般若经。涅槃经。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乃自性之妙明,法身之本智。涅槃,涅名不生,槃名不灭。不生不灭,乃自性真常之本体。般若与涅槃,皆属于法,故曰单法立题。

(三)单喻。如璎珞经。梵网经。璎珞、乃菩萨严身之具。梵网、乃大梵天王之网罗幢。二皆是喻,故曰单喻立题。复三者,(一)法喻。如妙法莲华经。妙者,妙名不可思议。法者,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是法,莲华属喻。故曰法喻立题。

(二)人喻。如、如来狮子吼经。如来乃果人之通号,人也。狮子吼,喻也。故曰人喻立题。

(三)人法。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般若是法。故曰人法立题。

(一)具足一者,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乃佛之三德,法也。佛,为说法之教主,人也。华严,以菩萨万行之因华,庄严一乘之佛果。喻也。此乃人、法、喻、具足立题。今此弥陀经,于七种立题中,是约单人立题也。

1,论通别

世尊一代所说时教,皆可论其通、别。教、行、理、三,皆论通、别。

教通别

且如此经,佛说阿弥陀五字。名异众典,故教别。经之一字、诸部共称,故教通。

行通别

依教起行,为行不同。如法华、以法华三昧为行。今经、则以持名念佛为行,故行别。行门虽殊,同归寂光,故行通。

理通别

理虽无名,因门名理。理随于门,则有四教十六门入理之不同,故理别。

一门所入之理,即一切门理。一切门所入之理,即一门理,故理通。此约一化而说。

约净土论通别

如约净土法门而言,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三经各诠文理不同,故教别。同称弥陀之经,同弘净土之宗,故教通。

持名,观像,观想,行门不同,故行别。同修净业,同生净土,故行通。

唯心极乐,横具四土,故理别。四土皆唯心,故理通。通别之义,略如上释。

释人题(佛)

自觉

兹当释此佛字。梵语佛陀,此翻为觉。谓自觉,悟性真常,了惑幻妄。觉知一切诸法,皆如幻化。内而身心,外及世界。无不浮尘幻化相,虚妄生灭,咸非真实。见闻若幻翳,三界如空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觉悟自性真常,灵明湛寂。此谓之自觉。

觉他

将所觉之理,而觉悟一切众生。所谓将斯道,觉斯民。运无缘慈,度有情界。谓之觉他。

觉满

无明穷尽,澈法底源。行满果圆,谓之觉满。三觉圆,万德备,名之曰佛。

此佛字,乃十种通号之一。十种通号者,(一)曰如来。今佛应世,如古佛之再来。即仿同先迹号。

(二)曰应供。应受九界之供养。即堪为福田号。

(三)曰正遍知。法无不知,理无不晓。遍知法界之真理,即遍知法界号。

(四)曰明行足。谓三明、明,六通、足。即果显因德号。

(五)曰善逝。妙证菩提,永不复还。即妙往菩提号。

(六)曰世间解。谓澈知世出世间,及如实相。即达伪通真号。

(七)曰无上士。谓世出世间,无有过上。即摄化从道号。

(八)曰调御丈夫天人师。谓佛以大慈大智,以善柔软语,苦切之语,及杂语等。调伏众生,令不失道。即应机授法号。

(九)曰佛。即上所云,三觉圆明。为觉悟归真号。

(十)曰世尊。谓世出世间,最所尊仰。即三界独尊号。斯十号为诸佛之所共称,故曰通号。

当知佛之一字,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只以无明盖覆,而不亲证。故世尊初成正觉,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

吾人虽由妄想用事。而天真佛性,本自现成,无欠无余。

众生虽升沉六道。而此佛性,仍湛然常存,不迁不变。众生本源佛性,与诸佛之妙极法身,无二无别。

唯众生但是性德本具,诸佛是修德究竟。众生之理具佛性,台宗称之谓理即佛。如无机子之六即颂。初理即云,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此颂众生虽昏迷倒惑,而本有之天真佛性,不失不坏。众生之一动一静,一行一住,乃至担柴运水,迎宾送客,全体皆是佛性显现,其理全是。而举止行藏,完全背谬。迷头认影,将妄作真。糊糊涂涂,昏昏冥冥。将本有佛性之妙体,随六尘幻境而流转。杳杳茫茫,无本可据。缺始觉之智,乏观照之功,安知返本还源之归趣地也。

如众生能研阅经典。或从善知识,闻法生解。了知本具佛性,真常不变。从此断疑生信,明解无滞。谓之名字即佛。颂曰,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颂意谓、于长劫沉沦中,到今日,方听得真常湛寂,不生不灭之法曲妙歌,而知全妄即真。反恨曩昔之迷头认影,蹉跎光阴。或有众生,既信本具佛性。由信而起持名妙行,精进修持,念念无间,谓之观行即佛。颂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颂意谓、念念弥陀。一心湛然,诸妄自息,常理自照。回观法法本性,无非中道。或有众生,精持名号。直至念空真念,得事一心不乱。不起思量分别,不起憎爱妄想。破见思惑,得见依稀相似之佛性,六根清净,谓之相似即佛。颂曰,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颂意谓、至此虽见思之四住烦恼先脱,而六尘之法执未忘。眼翳犹未净尽,空华尚在鼓舞。或有众生执持名号。至理一心不乱,豁破一分无明,见一分中道理,谓之分证即佛。颂曰,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颂意谓、到此名为亲见佛性,悟证一切,无不贯通。但无明尚未破尽,如隔纱见月耳。若至五住究竟,二死永亡。彻法底源,无动无坏。谓之究竟即佛。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颂意谓、众生从无始以来,全真成妄。今则三觉圆明,全妄成真。名之谓佛。然成佛、即成众生之本有佛。不过复归自性,更无别有一法可新得。所以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今佛说弥陀经之佛字,即六即中之究竟即。即指释迦牟尼佛是。释佛字竟。

次释佛说之说字。说之上加一佛字,简非四人所说。盖经有五人说,佛、弟子、天、仙、化人、皆可说经。唯弟子天仙化人等所说,须得佛印可,方能称经。然此经乃释迦世尊,金口诚言所宣。拣非弟子诸天诸仙及化人说,故标佛说。夫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实际理地,本无所说。所谓道本无言,法本无说。如金刚经云,若谓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今何以佛有法之可说耶。须知道本无言,假言以显道。法本无说,藉说以显法。若执不可说,则堕外道绝言见。若执有可说,则成谤佛之讥。若达说即无说,不妨无说而说。所以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未尝说过一个字。虽未尝说过一字,而横说、竖说、炽然无间说,无有穷尽。佛法之妙,妙在于斯。此经既标佛说,而佛有三身。所谓法、报、应化。本觉性体,即法身。始觉智圆,即报身。慈悲应现,即化身。法身、名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报身、名卢舍那,此云、光明遍照。亦云净满。化身、名释迦牟尼,此翻、能仁寂默。又此三身,具单、复二义。法身单,唯指本来清净理体。报身单,唯指无上功德智慧。化身单,唯指随机应现,如水中现月。法身复者,一、自性清净法身,即众生本具之天真佛性。二、离垢妙极法身,乃诸佛修德究竟所证之法界理体。报身复者,一、自受用报身,即诸佛智断二德究竟实果。二、他受用报身。为被十地菩萨机,随其所好。见刹尘相好。一一相好,皆无分齐。化身复者,一、应现身。示现八相成道。如今释迦降生出家成道等相是。二、变化身。无而忽有。因众生机熟时至,不待示现八相,即现变化身以度脱之。又化身亦名应身。应机示现,如皓月应于寒潭。示成八相者,亦有三种。一、胜应。即前他受用身,为被地上菩萨大机所现。二、带劣胜应身。为被三乘机而现。三、劣应身。即为钝机所见,现丈六金身是。又变化身,复有二种。谓现佛界化身。如云、千百亿化身佛。二、随类应现。应以何身得度,即变化何身,如三十二应是。然此三身三即一,一即三,三一不可思议,名圆三身。此身、于三身中,何身所说。或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言报身佛,及应化身佛,皆不能说法。以其非真佛故。此乃恐人执相迷理,故唯示法性本觉,以为真佛。或云法身乃自觉圣境,无言无说。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形无相,云何说法。其说法现仪,皆化身佛所为耳。此则恐人迷于法身,堕在情量。故说现化身佛,示身、口、意三轮,现身说法也。实则、三身既非一异,自不容其偏执何身所说。但为对治有异,致使诸经所说不同。然诸佛说法度生,非法身亦不离法身。非报化亦不离报化。若明四悉檀义,则谓法身佛说法亦可,如云报化非真佛。言报化佛说法亦可,如云法身无言说。若言三身合一乃能说法亦可,如云报化和法身,处处应现往。谓三身各说法亦可,法报身、为地上菩萨说。胜应身、为地前及二乘说。劣应身、为一切凡夫说。或谓三身总无言说亦可,如云,佛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著一字。若明诸佛四悉度生之意,则法法皆是。否则、头头俱非。云何四悉檀。如此会中,若有人能闻法,欢喜,生希有心,生难遭想,即世界悉檀欢喜益。即所谓、未种善根者令种。若人能闻法生解,长养善根者,即为人悉檀生善益。所谓、已种善根者令增长。若人能执持圣号。灭贪嗔痴,即对治悉檀破恶益。所谓已增长者令成熟。若人能妙悟自性弥陀,证无生理,即第一义悉檀入理益。谓、已成熟者令解脱。当知世尊为种、熟、脱三,以四悉檀因缘度生故,无说而说,故曰佛说。

阿弥陀是印度语。华言无量寿,又云无量光。经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云无量寿。又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无量光。无量光寿,众生性具。诸佛证得。弥陀、证横遍十方,无有涯际之心性,本是遍照法界,故曰无量光。弥陀、证竖穷三际,无有初后之心性,本是湛寂常恒,故曰无量寿。如六祖云、何期是心,本自光明。正显众生自性、本是灵明洞澈,了了常知,历历不昧。全体是大光明藏。此即自性无量光。吾人当下一念心性,湛湛寂寂。无始无终。无生无灭。真常如如。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以常新。此即自性之无量寿。又如吾人持名念佛,念至一心不乱,内外湛寂,照而常寂,即无量寿。正念佛时,名号历历,不昏不昧,寂而常照,即无量光。当知光寿原来不二,寂照唯是一体。当处即心是佛。弥陀昔为法藏比丘,曾发四十八愿。逮至愿满行圆成佛时,而有依正庄严,尘刹相好,光寿无量。是皆弥陀因中愿行所感。吾人或修观,或念佛,或参禅,或持戒,皆可证此无量光寿。唯修观参禅上根利智者则可。中下之流,还以念佛为稳当。须知念佛一法,横竖该罗,上下兼收。上上根不能越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最简易,最方便,最圆顿,最稳健。所谓、不要三祇修福慧,只须六字出乾坤。持名念佛,是从有念入无念,从有生入无生。仗弥陀之悲愿,恃吾人之信愿。一心精持名号,决定生西,成佛无疑。上释佛说阿弥陀五字之别题竟。下释通题。

经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谓契机、契理。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机宜,故名契经。具含五义。一、法本义。谓佛知一切法,皆不可说。以四悉檀因缘,而有言教。作世界说,即为教本。作为人对治说,即为行本。作第一义说即为理本。故含法本义也。二、微发义。佛用四悉檀起教,巧妙言辞,从微至著,靡所不诠。是则文义渐显,开发初心。初中后善,圆满具足。故含微发义也。三、涌泉义。此从譬发明。谓妙泉涌流,滔滔无竭。佛用四悉檀说法,文义无尽,法流不绝。故含涌泉义也。四、绳墨义。此亦借喻显义。如世之木石匠人,以绳墨裁邪曲。佛用四悉檀说法,裁爱见之邪曲。令发真见无漏道。故含绳墨义也。五、结鬘义。此亦借喻显。结鬘者,即是缕穿于华,不令零落,佛用四悉檀说法,诠诸法相。故含结鬘义也。佛地论云,修多罗、有二义,一、贯穿义。谓贯穿所说之法故。二、摄持义。谓以此法摄持所化群机故。

此方训四义。一、法义。经者、法也。谓十界同遵,自轨轨他故。二、常义。经者、常也。谓天魔外道、不能改坏,三世不易故。三、径义。经者、径也。谓修行之路径。极乐是我家乡,弥陀是我慈父。若不识慈父之住址,而不知返家之路径。终不能返本还源,得至本有家乡。故释迦世尊说经示以路径,方能返家乡,见慈父。故云修行之路径也。四、典义。经者、典也。摄化群生之定典。末世度生,非净业法门,不足以益物。欲发广大道心,普渡群迷。舍念佛之法外,无别如是普济之方便矣。故云摄生之典也。总之、经乃迷途之明灯,长夜之慧炬,苦海之慈航,度生之宝筏。释通题竟。次释注题。

要解,是灵峰老人所著。为弥陀经最紧要之注释。文不繁而义丰,辞虽简而理玄。乃十方诸佛之心要,净业经藏之骨髓。要者、紧要也。文中要处虽多,略不出三。(一)心要。即破缘影之妄心,显即境之真心,为自性弥陀之本体。言心、有乎多种。一曰肉团心,即吾人所指胸腔者是。此属肉团,系色质,有生灭败坏,非吾人之真心也。二曰缘影心,因尘而有者是。缘前尘而起思量分别。想相为尘,识情为垢。此亦非吾人之真心。以其因尘则有,离尘则无故也。三曰真如心,乃即境之真心。此心非肉团,非缘影,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竖穷横遍,不可思议。一切世出世法,皆唯此心所成。诸法所生,因心成体。古人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者,即此心也。今之所谓心要者,即指此而言也。此要解中,将此心要之义,切实解明,故曰要解。(二)境要。乃破缘影之妄土,显即心之真境。今之学者,稍具世智,执著偏见,谓自心即净土,自性即弥陀。须知伊所谓之唯心净土,乃将缘影之妄想,作唯心之净土。当知十万亿佛土外决定有一极乐世界。所以云,生则决定生。而十万亿佛土外之极乐,即我心内之极乐。以我心竖穷横遍,无一土,无一法,不在此心中。故云、去则实不去。明乎此,方可与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否则、必落于缘影妄想。后文云一切庄严,皆弥陀导师行愿所成。亦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奈何离此净土,别谈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岂不可叹。此要解中,将此境要之旨,发挥透澈,详为解释无滞,故曰要解。(三)法门要。有事、有理。约事则净土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如天普盖,似地均擎。横超三界,带业往生。胜过一切竖出法门。如虫钻竹筒,竖出则须依节而出,甚难甚难。横钻出洞,则甚易甚易。约理、则心境圆妙。一句弥陀,圆具三观十乘,无不该摄。此要解中,将此法门,为一切法门之最要意,分明解出,故曰要解。然此三法,举一即三,全三即一。一三圆融,不可思议。明心要,能生正信。明境要,能启切愿。明法门要,能立实行。后云,能念之心,不可思议。以其即心即佛故。斯即心要也。所念之佛,不可思议。以其即佛即心故。斯即境要也。念一声,一声不可思议。乃至念百声,千万亿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以心即佛,佛即心,心佛不二。斯即法门要也。具释此三要,故曰要解。释法题竟。次释人题。分二。先释译人。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弥陀经,乃释迦世尊,说于印度。本系梵文。所以翻梵成华,流通中国者,系三藏法师罗什所译,始有此经。三藏者,(一)修多罗。此云经藏。(二)毗奈耶。此云律藏。(三)阿毗昙。此云论藏。藏者,包含摄持为义。谓此三藏,能包含摄持一切本藏所有法,故曰藏。法师者,以法为师也。此师博通三藏,依此法而为师,亦以此法而为人师,故名法师。然法师、复有五种之别。(一)受持(二)诵(三)读(四)解说(五)书写。师具五德,故曰法师也。梵语鸠摩罗什,华言童寿,谓童年而有耆德也。师祖居印度,世为王臣。父弃官舍家,游学至龟兹。国王闻其贤名,以女妻之,而生什。师居胎日,母增慧辩。七岁出家,随母至寺。见佛钵甚喜,遂举至顶。俄念我身卑小,而钵甚大,我何能举。遂力不胜,而倒于地。豁悟万法唯心。日诵千偈。至年九岁,辩挫邪锋,咸皆愧伏。十二岁遇罗汉奇之,谓其母曰,当守护之。若年三十五岁,当大兴佛法,度人无量。后学大乘,数破外道。远近诸国,咸谓神异。师每说法,国王大臣,咸皆环跪而听。其敬仰法师之诚,于此可知。母生什后,亦出家。聪拔众尼,位证三果。师既受具,母谓之曰,方等深经,应阐于秦都。但于汝不利奈何。师曰,菩萨之行,利物忘躯。期于大化必行,虽入炉镬无恨。初符坚为秦王。建元九年时。有太史奏曰,有德星现于西域,当有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罗什,襄阳有道安,非此人耶。因遣将军吕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临行谓曰,朕之西征,非为珍宝国土,志在得什。光破龟兹,得师,而归。师在路,数言应变,光尽用之。光闻姚苌杀坚,自据西凉。至姚兴接位,吕光亦死,吕隆复立。姚兴灭凉,兴亦信师,乃迎师入长安。时在姚秦弘始四年,东晋安帝隆安元年也。师既入都,秦王以厚礼遇师,延入西明阁。敕僧契等八百沙门,咨受什旨,于草堂寺,参定众经。师所译经,受持者众。故道宣律师,尝问天人陆玄畅曰,什师一代所译经论,至今若新,受持转胜何耶。答曰,什师从毗婆尸七佛以来,为译经之师。故所译者,深契佛旨,巧合群机。师所译之经甚多。此经即师所译之一。吾人能得此而受持,能知极乐之依正庄严,能识持名念佛之横超法门。皆是什师慈悲翻译之功。敢不钦诚而感谢者焉。释译人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445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88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0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6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45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1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23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4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6评论 4 32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9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2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宝宝,妈妈问你,科技馆和南锣鼓巷你要去哪一个? 南 鼓巷~ 是去南锣鼓巷对不对? 是,南 锣鼓巷! 好,那我们去吧...
    柒月就是丸子7764阅读 307评论 0 0
  • 秀场直播:主播就是内容本身,用户视觉焦点也是主播本身,所以用户参与度最大化。而且直播门槛最低,可以实现 24 小时...
    Gary_PM阅读 1,011评论 0 1
  • 刚看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哭的稀里哗啦。好多点让我感同身受,跟着他们的音乐和情绪,看着他们的青春和爱情,思路不断被感...
    她予她梦啊阅读 258评论 0 0
  • 01、你真的全力以赴了吗? 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我那么努力了,还是没有通过考试,为什么我那么...
    花希子阅读 32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