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纯内存操作
数据存放在内存中,内存的响应时间大约是 100纳秒 ,这是Redis每秒万亿级别访问的重要基础。
二)、单线程操作,避免了频繁的上下文切换
虽然是采用单线程,但是单线程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和竞争条件,也不存在多进程或者多线程导致的切换而消耗 CPU;虽然作者认为CPU不是瓶颈,内存与网络带宽才是。但实际测试时并非如此,见上。
三)、采用了非阻塞I/O多路复用机制
多路I/O复用模型是利用 select、poll、epoll 可以同时监察多个流的 I/O 事件的能力,在空闲的时候,会把当前线程阻塞掉,当有一个或多个流有 I/O 事件时,就从阻塞态中唤醒,于是程序就会轮询一遍所有的流(epoll 是只轮询那些真正发出了事件的流),并且只依次顺序的处理就绪的流,这种做法就避免了大量的无用操作。这里“多路”指的是多个网络连接,“复用”指的是复用同一个线程。加上Redis自身的事件处理模型将epoll中的连接,读写,关闭都转换为了事件,不在I/O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四)、纯ANSI C编写。
不依赖第三方类库,没有像memcached那样使用libevent,因为libevent迎合通用性而造成代码庞大,所以作者用libevent中两个文件修改实现了自己的epoll event loop。微软的兼容Windows补丁也因为同样原因被拒了。
快,原因之一是Redis多样的数据结构,每种结构只做自己爱做的事,当然比数据库只有Table,MongogoDB只有JSON一种结构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