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们出生,我们身边就有印刷有电视,甚至过不了多久,电脑就开始流行、互联网开始普及。小时候,除了上学、父母上班、睡觉的时间,一有空电视几乎都是开着的,大人多看新闻、体育资讯、电视剧,我们多看动画片、少儿频道的电视剧或动物世界等有趣的纪录片。因为没有从无到有的转变,我没有发现这种生活是不是给我带来了弊端,我大致只能注意到科技的进步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进步。
而《娱乐至死》描述了一个在电视掌控下的生活的转变。新闻的篇幅只有几十秒的时间,然后转到下一条新闻,人们为了跟上电视新闻的速度并熟知这些新闻,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就像CCTV的新闻联播,半个小时总结了今天国内外的大事件。而半个小时结束了之后,这些新闻就会成为我们的谈资,甚至我们都不清楚事情的背景,记不得原因,只凭着那碎片化的记忆以及强烈的几幅图侃侃而谈,而后就遗忘了。我们以为我们思考了,聊天时吐出的内容已然包含了自身的观点,但是那却浅显得很,因为我们只花了几十秒的时间。
而这时,报纸好像更胜一筹,报纸的内容占据的那一个版面,它不限制我们阅读的时间,我们可以先从标题了解大致的信息,然后开始阅读来龙去脉。我们可以慢慢阅读,自己的想法、思绪也能跟上这节奏,而不是跟着播报员几十秒过一条新闻的速度。
一开始看到作者的那些个说法,内心想着,还真是这样。现在提倡规避碎片化阅读什么的大概也是这个道理,但仔细想想,原因不在于电视。这大概是因为人的天性使然——懒惰/贪玩。可以在半个小时内获取今天全世界发生的大事的精髓我又何必花掉一整天,明明有栩栩如生的画面我又何苦对着白纸黑字。
信息的洪流并没有让大家拨云见日,更多的是让我们对自己的无知更加自信。我们上网认真阅读的信息,都会加强我们的偏见,因为选择阅读什么是我们决定的。——奥巴马
聪明人利用了我们喜好娱乐的天性,给电视节目添加趣味性,给广告添加色彩斑斓的画面,就是让我们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而不自知。在我们需要答案的时候,他们及时出现,让我们以为这就是真理,我们以为自己想了很多懂了很多,但我们不过是被玩弄于那些更了解人性的人的手掌之中。至今,教育、宗教、政治都可以通过富有娱乐趣味的方式来掳掠我们的眼球,我们的思考能力渐渐地被剥夺,我们所了解的世界不过是被定格于某时某刻的图片。我们每隔一年才意识到自己又长大了一岁,但是对这一秒比上一秒老去的事实毫无知觉,这听起来就像正在被温水煮着的青蛙一样。
但是再转念一想,我们不神通广大,我们需要通过媒介去认识别的事物。我们可能会被欺骗,我们对真理的认识会有误差,但是这好像都不重要,这些对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或许别人了解到的世界和你不一样,你还嗤之以鼻,觉得他无知,但是实际上贻笑大方的是你自己,反过来,也通,真正的对错我们无从得知,或许世界就不存在对错。
解决方法,估计没有,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一道题中,我们不能与我们的生活割离。我想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尽量弱化媒介对我们的影响,我们通过媒介去认识世界,也通过自己的双眼看过世界。我们不能只受媒介的主宰,不能让媒介背后的主人替我们做决定,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地保持警惕性,以防娱乐至死。
(洞察事物的本质大概是思考的最高境界。怪不得文章最后说真正的幸福远远比不上真正的痛苦多,因为思考到最后,会发现一切都没有太大意义。(甚至是因为我们最终都会消失,不管为谁而活,谁也都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