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中旬,青睐会员组织了一场观影会,电影名字叫《阿拉姜色》,电影的宣传海报下面有四个字“一诺千金”,然后我毫不犹豫的预定了张票。
看电影前,我还抽空参加了一个制作毛猴的活动,五点左右我就出发去魔影国际影城,到早了然后吃了个金鼎轩的酸辣粉,又买了个一点点的饮料,然后去取票进场。
影厅的座椅很高级,真皮,可以调节躺下,但是为了不妨碍后排人,我就去第一排体验了一下,嗯,还是比较舒服的。
排队取票
高大上的真皮可调节躺下的座椅
北青报读者观影会,《阿拉姜色》,开始啦~~
故事其实挺简单的:
宁静的夜,俄玛在梦中哭醒,丈夫罗尔基起身问为何?俄玛没说什么,从医院回来,俄玛带着礼物回家看了父母和儿子,又给丈夫买了新衣服,安排好一切,跟同村了两个小姑娘一起,踏上了拉萨朝圣之旅。可是丈夫不放心,在明白真相后一路追过来,俄玛的弟弟带着俄玛与前夫的儿子也一路追过来,最终丈夫决定带着她的儿子一路陪伴她的朝圣路。
可惜,俄玛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持这遥远的朝圣路,终于,她再也没有起来,临终的时候,对丈夫嘱托,要她的儿子背着她的包,因为那是孩子爸爸的包;她的朝圣之路也是源自对已去的孩子爸爸的承诺。
忍者悲痛安葬完俄玛,又在寺庙里请人诵经,临走把妻子珍藏的那张与前夫的合影照片贴在墙上,后又赌气不甘的把照片撕开分贴在墙两边。然后带着那个自己不喜欢的叛逆孩子,踏上了接下来的朝圣路,一匍匐一叩头,一路上两人之间满满化解了彼此间的敌意,那段看到水塘看不到孩子,几乎是条件反射般跳进水塘里找孩子,然后一回身发现孩子站在水塘边上,他不顾自己浑身湿透竟然笑了起来。
朝圣的路上,还有一头失去了妈妈的小驴与他们同行,然后爸爸和孩子的关系也逐渐融合,在离拉萨还有3公里的小山头的休息准备中,爸爸才在无意中发现,那张被他撕开的贴在庙里的照片被孩子粘起来带在了身上,或许于孩子而言,那是他唯一能够记得爸爸妈妈的模样的方式,影片最后在爸爸给孩子洗头中结束了,看的有点儿意犹未尽的感觉。
影片结束,罗尔基的扮演者容中尔甲和俄玛的扮演者尼玛颂宋来到现场给我们分享了影片背后的故事,现场气氛很好,容中尔甲不仅回答了各种提问,还唱了他的经典歌曲作品。
去年有部电影叫《冈仁波齐》,一样的是关于朝圣,他们有各自要朝圣的缘由,共同的目标把他们聚到一起,虽然路途上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有人被撞有人生孩子有人离去最后车也坏了,影片看似平淡却总能让人感受到一丝恢弘,只要有目标而且坚定,只要是对的事情,去做就好了,遵从内心,不要计较太多,朝着目标一步一步走,终能走到目的地,影片的最后,当圣洁的神山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竟然都禁不住的热泪盈眶。
而《阿拉姜色》似乎更接地气一些,比如影片中跟俄玛一起出发朝圣的两个小姑娘,一个上了陌生司机的车,另一个似乎吃不了苦退却了,正好那个时间微博上有篇文章说一个文艺女青年搭车去西藏其实是一路被人睡到西藏;比如影片中的丈夫,到妻子死去才明白妻子朝圣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妻子对前夫的承诺,丈夫心底虽然失落但依然承诺了妻子走完接下来的朝圣路,不仅仅是为了妻子和她的前夫,或许也是为了他自己和他们的孩子,这份气度和胸怀真的很让人动容,但是他也毕竟是个普通人,所以当他在寺庙里撕开那张照片的时候,我竟然为他开心了一下,我想那也是他释放心中失落与怨愤,然后整理心情放平和的方式。
俄玛死后,似乎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丈夫是孤独的,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走进妻子的内心;孩子是孤独的,因为从此以后,世界之大,而他却没有了爸爸妈妈;小驴也是孤独的,因为它也是一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
或许因为我们都是孤儿,那么我们一起,在世间相依为命~~
《阿拉姜色》描述的或许是更真实的朝圣路,影片没有更多的描绘朝圣路上的风景,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陌生人与朝圣人间的点滴温暖与信任鼓励,孩子与孩子之间更易熟络的交流方式,影片用淡淡的方式讲述故事,让人看着很舒服,我没有去过西藏,我想西藏大概是影片中的样子吧。
剧中有段温馨的画面,俄玛和丈夫为了让儿子融入,拿着石头唱起了这首藏族的酒歌《阿拉姜色》,篝火映着三个人的脸,虽然儿子最后没有接过丈夫手中的石头,但是估计他心中的那座隔阂的冰山已在悄悄融化吧~~
西藏不止有蓝天白云,也不止有辉煌的寺庙,也有真实而真诚的人……
如果心底真诚美好,那么即使身处淤泥,也会出而不染……
如果心底肮脏,即便钻进雪山跳入洱海,也依然洗不掉心底的丑恶……
西藏就在那里,安安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