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就是去拆人家台来着,呜呜。
就因为下午听了人一场发布会,就忍不住开始各种好奇了。表示还是很期待学长回应的态度和应答的,嘻嘻。
学长您好,我今天听了您的讲座,对青创有了初步的粗浅理解,但是还有一些好奇的地方,您如果有空的话,如果解释一下那就太谢谢学长了哦。不过学长如果没什么空的话,也没关系的,也谢谢学长啦。
以下是我比较好奇的几点:
关于团队运营方面:
1,您如何保证组织培养出的一批人才在培训结业后还能留下来代代相传。有没有若干年年服务期这样的机制,就像我们学校送老师去留学培训,接受培训之前,老师是需要签一份协议,约定相关事宜,里面就包括服务期,比如培训费用学校出,但是深造之后,需要回学校呆十五年这样。(也就是好奇关于如何保证团队能够不断层地一直走下去的问题,目前您这里是怎么看来着。)
2,您如何很好地保证输送的人才质量。今天听您说线上培训,然后通过考核就表示掌握了相关技能。这里有两个疑问,第一,线上培训如何保证效率。其实吧,大家应该都清楚,打网辩打到最后,准备也就那样,你知道隔着电脑屏幕或者手机,我是在抠脚还是喝下午茶。第二,通过考核即表示相关知识技能已经掌握。您是如何把这里边的水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不知道您对这两点怎么想。毕竟如果网上培训越来越水,然后证书发行多,物以稀为贵,且如果将质量不高的人才输送到各大单位去,口碑跌谷所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就是好奇您对人才输送方面怎么把关。)
关于培训:
1,时间问题有可能导致培训效果良莠不齐,您在这方面是如何解决的呢。今天听您说,好像是把群体一大部分放在课业未结的大学生身上的,都说大学生时间多,但是据我所知念两个专业,忙各种协会社团的不计其数,那么这样一来,各人时间调配不同,如何协调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时间。如果不能,如何保证大家都能得到较高质量的培训呢。
2,如何保证个人的接受效率。听讲座对每个人都有用吗?一来,对于自己的辩论风格已形成但水平又不那么高的这一部分人,自己有了自己的框架,一般很难接受自己框架以外的东西。二来也是第一点延伸而来的,大锅饭,如何保证喂好每一个人?据我所知,就算是各种辩手训练营也是一个带多个,只要带的是多个,那导师就一定会有一个最看重和最喜欢的,整个教学下来,那些不那么显眼的辩手们会不会觉得他们没有学到什么?但是因材施教,一对一,由于资源就那么多,也不太可能实现。那这一点,您是怎么解决的呢?
关于脑洞实验室,今天我好像只听见您说关于这个就是定期给个题目风暴一下就是了。那么多人,单人还是交互轮流这样子,由于就是了解地不太多,也就不乱说了啊。就是,学长您看看,有没有更多关于脑洞实验室的内容,我能看看不,嘻嘻,我非常感兴趣来着。
关于您提到的辩论机器人,我认为在100年内研究出来是可能的,但是推广,在我挂之前都无法实现。第一,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是谷歌,一下子能投n个亿去研究非常人必需的人工智能。第二,就算研发成,也就世界顶级大土豪能有一台,也就是说,从产品面世到普及,至少有50年要走。关于这个,学长您怎么看?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到的一些好奇的点。嘻嘻,谢谢您啦,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