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60年春天, 外婆接到自己母亲的病危通知时,二女儿刚刚满月。作为家中独女,随军至福建的外婆决定带着孩子返回北方老家,为母亲送终。背起沉重的行李,装起简单的干粮,抱起弱小的二女儿,牵起五岁的大女儿,柔弱地外婆就这样超负荷的踏上了返乡的行程。
古老的绿皮火车驶过高山,驶过河流,驶过日月星辰,不断起停的鸣笛声和车轮转动撞击铁轨发出的咣当声仿佛在诉说这一路的漫长与艰辛。饿了,勉强啃几口干粮,困了,打个盹赶紧醒来看护孩子和行李。一天之后,怀中的二女儿突发急疹,高烧40度,昏迷不醒。我无法想象那是怎样雪上加霜的场景,也无法想象柔弱的外婆以怎样强大的内心去抵抗绝望,当病中的孩子烧得奄奄一息时,身边的乘客都劝外婆该把这个没救的女娃直接扔掉。也许现在看来这个建议太不可思议,但在当时,那是个因孩子众多而并不珍贵的年代,也是个传说急疹高烧不能打退烧针的年代,还是个发烧就容易致死的年代。在当时人们朴素的认知里,打开车窗沿途扔掉是一种相对不那么痛心的作法。
外婆看着怀中已经昏迷多日的孩子,虽然不省人事,但呼吸尚存。她不忍心就这样遗弃,让幼小的生命孤零零地终结在铁轨旁边的荒芜里。她也不信邪,与其直接扔掉,不如死马当活马医,做最后的尝试。于是当列车行至济南,她毅然决然地下了车,找了一家医院给女儿打了一剂退烧针。后来,女儿烧退了,病好了,活过来了。
救活了孩子,继续赶路。赶到老家时,外婆的母亲已经入土为安。外婆是唯一的孩子,却未能送母亲最后一程,就这样从此别过,成了孤儿。那种心痛,大概有如一把利剑,深深刺进了她的心中,再难拔出。但如果再让她选择一次,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先救自己的女儿,因为,她也是个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