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CNN

二维互相关运算

二维互相关(cross-correlation)运算的输入是一个二维输入数组和一个二维核(kernel)数组,输出也是一个二维数组,其中核数组通常称为卷积核或过滤器(filter)。卷积核的尺寸通常小于输入数组,卷积核在输入数组上滑动,在每个位置上,卷积核与该位置处的输入子数组按元素相乘并求和,得到输出数组中相应位置的元素。图1展示了一个互相关运算的例子,阴影部分分别是输入的第一个计算区域、核数组以及对应的输出。

特征图与感受野

二维卷积层输出的二维数组可以看作是输入在空间维度(宽和高)上某一级的表征,也叫特征图(feature map)。影响元素x

的前向计算的所有可能输入区域(可能大于输入的实际尺寸)叫做x的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填充和步幅

填充(padding)是指在输入高和宽的两侧填充元素(通常是0元素)。如果原输入的高和宽是nh和nw,卷积核的高和宽是kh和kw,在高的两侧一共填充ph行,在宽的两侧一共填充pw列,则输出形状为:

(n_h+p_h-k_h+1)\times(n_w+p_w-k_w+1)

步幅

在互相关运算中,卷积核在输入数组上滑动,每次滑动的行数与列数即是步幅(stride)。

多输入通道和多输出通道

之前的输入和输出都是二维数组,但真实数据的维度经常更高。例如,彩色图像在高和宽2个维度外还有RGB(红、绿、蓝)3个颜色通道。假设彩色图像的高和宽分别是h

和w(像素),那么它可以表示为一个3×h×w的多维数组,我们将大小为3的这一维称为通道(channel)维。

1x1卷积层

1×1卷积核可在不改变高宽的情况下,调整通道数。

卷积层与全连接层的对比

二维卷积层经常用于处理图像,与此前的全连接层相比,它主要有两个优势:

一是全连接层把图像展平成一个向量,在输入图像上相邻的元素可能因为展平操作不再相邻,网络难以捕捉局部信息。而卷积层的设计,天然地具有提取局部信息的能力。

二是卷积层的参数量更少。不考虑偏置的情况下,一个形状为(ci,co,h,w)

的卷积核的参数量是ci×co×h×w,与输入图像的宽高无关。假如一个卷积层的输入和输出形状分别是(c1,h1,w1)和(c2,h2,w2),如果要用全连接层进行连接,参数数量就是c1×c2×h1×w1×h2×w2。使用卷积层可以以较少的参数数量来处理更大的图像。

池化

池化层主要用于缓解卷积层对位置的过度敏感性。同卷积层一样,池化层每次对输入数据的一个固定形状窗口(又称池化窗口)中的元素计算输出,池化层直接计算池化窗口内元素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该运算也分别叫做最大池化或平均池化。

CNN

使用全连接层的局限性:

图像在同一列邻近的像素在这个向量中可能相距较远。它们构成的模式可能难以被模型识别。

对于大尺寸的输入图像,使用全连接层容易导致模型过大。

使用卷积层的优势:

卷积层保留输入形状。

卷积层通过滑动窗口将同一卷积核与不同位置的输入重复计算,从而避免参数尺寸过大。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AlexNet

VGG

⽹络中的⽹络(NiN)

LeNet、AlexNet和VGG:先以由卷积层构成的模块充分抽取 空间特征,再以由全连接层构成的模块来输出分类结果。

NiN:串联多个由卷积层和“全连接”层构成的小⽹络来构建⼀个深层⽹络。

⽤了输出通道数等于标签类别数的NiN块,然后使⽤全局平均池化层对每个通道中所有元素求平均并直接⽤于分类。

GoogLeNet

由Inception基础块组成。 

Inception块相当于⼀个有4条线路的⼦⽹络。它通过不同窗口形状的卷积层和最⼤池化层来并⾏抽取信息,并使⽤1×1卷积层减少通道数从而降低模型复杂度。 

可以⾃定义的超参数是每个层的输出通道数,我们以此来控制模型复杂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