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流感疫苗因为和新冠疫苗的生产冲突,一度短缺,抢的飞起,不知道大家去年有没有及时地打上疫苗呢?
去年流感疫苗的紧缺程度,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武汉疫情的大背景下,公众的防疫意识史无前例地高涨,在当时情况下,流感疫苗的接种需求空前高涨。
其次,张文宏医生和王辰院士趁热打铁普及预防接种,强力推荐流感疫苗。
对于特需群体和学生老人的免费接种强兴分流了大量的药品。
专家喜推流感
很多人对去年疫苗接种的印象都停留在“疫苗少”“抢不到”的表面上,实际去年的流感疫苗供应相当充足,一共投放了5718万剂,创历史新高。如果在高峰时间段投放在市场上,理应不会发生“缺货”的说法。
残酷的是,就是高峰期产生了这种情况。流感疫苗的生产周期至少4个月,再加上审核抽查最快也要5个月左右上市,之后还有一个配送采购的流程,周期长达6-8个月,从当年的9月份开始上市供应到次年的2月份逐月兑现。
然而大众对疫苗的需求,都集中在9-10月,造成了流感疫苗的供需高峰。药品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完全无法满足这种爆发式的需求,即使药品提前准备充足,一对一的接种服务能力也会被这种需求击溃。
这造成了一个尴尬的事实:11月份后上市的流感疫苗,由于需求的锐减,报废的风险很大。我国每年流感疫苗的报废率在20-25%左右,2020年依然有17%的报废率。
企业如果生产太多,疫苗消耗不了不仅是亏损,更是资源的浪费,再加上流感疫苗的自费普及率本身并不高,所以每年的流感疫苗产能也不会放开,那么每年到了流感季节,抢疫苗这个风景就会反复出现。
站在理智的消费者和家庭健康守护者的角度,当我们理解了这个供求关系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主接种的时间段,可能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当然也别等到疫苗过剩的时候,病毒也许没有那个耐心哦。
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