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投放”的重要原因是为了节省广告成本,举了例子:
宝马车不在公交车上投广告,就是因为这种广告能调动社会人群洞察,但是转化率太低。
奢侈品的广告只播放给有钱人看,男性的产品只给男性看,也是为了充分调动“消费人群洞察”,为了提高一定成本下的广告的转化率,为了“叫座”。
但他们一定不能忽视参与者、围观者,他们要在有限的广告成本投入的条件下,让三者取得平衡!对我感触最深的三点如下:
1.请记住:广告不一定是拍给目标消费者看的。
冰桶挑战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一个广告活动,不应该只考虑所谓“目标消费者”,你的眼里不能只有他。
你要知道,围观者、参与者,都自有其价值。
2.“标题党”、“蹭热度”,都是先把你吸引过来(骗过来),然后再推销他自己的观点或产品,而被骗来的用户中总有部分是他的目标用户?3.很多时候,叫好不叫座,就是因为没有认清这三种洞察的区别。
有很多广告文案,沉迷于金句,但是金句和广告后面的商业目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