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命好呗,叫“广东第一村”
口 钮海津
明朝有一阵子对珠江三角洲的开垦做得挺大的,朝廷在广东新设了22个县,珠江三角洲的开发进入上升时期。
此间,N多北方和东方的汉人入粤讨生活,其中有钟姓和郑姓的两拨人,共同来到广东的三水县一隅辟地开村。
钟姓一脉相传自河南颍川,郑姓一脉相传自河南荥阳。
这两姓族人分别南下,不约而同地在这旮旯落地生根、支棚遮围、繁衍生息,其中光绪年间的郑姓后人更有读书做官、做官发财、发财盖堂的。
所以,去除支棚遮围、简瓦劣砖的那两三百年,郑氏的大旗头豪华古村始建于光绪年间,至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大旗头古村具有粤中地区典型的“梳式布局”,集民居、祠堂、家庙、府第、文塔、村前广场以及“风水塘”(池塘)于一体。
所谓“梳式布局”,就是根据南方气候特点,整个村向南面条状开放,各巷直通村南面的池塘广场,而村居北面则封闭,这样,古村就形成了全村前低后高、屋巷空气流通、生活用水流向低处的格局。
其实,在早年的建村过程中,钟郑两姓的人们在村旁的河涌上建有一座大桥,众人就称此村为“大桥头村”。
至清朝的光绪年之后,该村郑姓的第六代世孙、曾任广东水师提督(加尚书衔)的郑绍忠(1834-1896)逝世,他被厚葬于村西南向的老虎岗上。
人们由村里村外远远眺望老虎岗,郑绍忠的大墓犹如大旗高耸。
于是,后人以眺望到的景观,形象地称此村为“大旗头村”而不再称“大桥头村”了。
我的同事中有“南三人”,即南海县三水县交界的人,我感觉他们说“桥”字和说“旗”字的音是较接近的。
习惯成习俗,众人口称的“大旗头村”后来成为行政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因为钟姓族人住在村北面的一山丘上,这大旗头全是郑姓的一个大家族聚居,故又名郑村。
现时,大旗头村还有一个洋名:
the ancient bulding cluster of Daqitou Village。
今天我们来探访古村落,起点在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手机导航至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北偏西的两公里处。
车行内环路,开上广清高速,再转广州环城高速,行程约56公里,计时80分钟,终点——大旗头古村到了。
它,历经明清蕃衍,在明代期间已经聚成村落,于清代成型。
它,密集整齐,小巷纵横,格局独特,乡情淳厚,粤风凸显。
它,古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以“镬耳建筑群”的颜值被列入省级文物单位。
它,有五座庙堂,神王与祖先共祭,分别为:裕礼郑公祠、郑氏公祠、振威将军庙、尚书第、建威第,这五座庙堂前铺有错落有致的麻石广场。
它,达人盛名,知名者有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民国粤军将领郑润琦;共和国抗美援越烈士郑绍杭和二级战斗英雄郑志安……
它,据称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村里还藏有慈禧太后手书和玉雕(据《三水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郑绍忠做60大寿时,慈禧太后赐亲笔手书的“寿”字匾和一碧绿玉雕大白菜,并赐兵部尚书衔)。
村里人有一种说法,慈禧因郑绍忠为朝廷服务而至今未有建宅安家,遂拨出巨资给郑在家乡修建了郑村。
然而,《三水县大旗头村郑金地主庄园调查——中山大学中文系评“红”六组》是这样说的,郑金(即郑绍忠)利用镇守虎门的机会,借重修炮台,在虎门开辟了两个采石场,雇用二百多名石匠日夜开山采石,专程经水路运回三水,得以建造起两百多间房屋。
辣磨,建村资源是上赐的呢,抑或是下挖的呢?
学老邓吧,把难题留给后人。
回说修建郑村——大旗头村,仅建造“尚书第”就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这座庄园包括建威厅、孔雀厅、酬思楼、会客厅、书房、休息室、卧室、花园、佛堂、猴子楼、鸽屋、马房等,部分建筑墙内夹石板,墙外镶钢枝,屋顶嵌钢板。
郑金(郑绍忠)还建有一间可装谷六七十万市斤的大谷仓。
郑金还大修道路,连村前后的田基也都用石灰拌沙,路面铺花岗岩石板筑成。
不过,今天我们来这,已看不见当年水系发达的“大桥头村”了,也看不见郑的拉石船队穿越大桥进出大旗头村的景象了,只余下村东北处一座桥旁的码头遗址,而河道早已被填埋用于建房的宅基地。
村中的五座炮楼是行伍出身的郑绍忠重要建设项目,分别建在尚书第及东西南北各一个。
西边的那个炮楼称镇西楼,位于粮仓旁边。
晚上打更的方式不是更夫走街窜巷边打更边喊叫,而是在炮楼里面打更,顺序是按照东南西北转一圈,这样既可以报告时间也可以相互了解有没有安全问题。
在村东口还建有一座碉楼,称为紫东楼,高三层。
村人回忆,该楼相当于现在的六层楼高,且能容纳全村的人,不过这些炮楼在文革时期已经被拆毁。
郑氏后人说,以前大旗头村曾有十条石板灰沙路,这些道路是为郑绍忠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而修的,且女儿嫁到何处,道路就修到何处,其中有一女嫁到南海县官窑麻奢,石板路也就一直修到那里,长达二十公里,且有特别标记。
郑绍忠共修建了至南海、花都等地的6条灰沙石板路,这些石板灰沙路,高约1米,宽约2米,两旁路基用灰沙捣制,路面中间铺长条形花岗岩石板,十分坚固,每块石板长约2米、宽约0.6米,总长度近50公里,他对女儿们真心地关照。
随着岁月的流逝,往日的石板灰沙路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仅可从乡村田野间留下的部分残存的灰沙石板路。
郑氏出嫁了的女儿,你在他乡可好——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说的。
大旗头村的房堂全部建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分房”过程,这体现了粤中民居的家族繁衍的历史。
随着大旗头村的郑家后人一代一代地繁衍,一房一房地分脉,村屋也一幢一幢地建起,每家每户都采用硬山顶镬耳式、封山墙以及“三间两廊”的间隔式样,村民盖了住宅又建祠堂再修家庙,终于形成了一片完整的密集村落。
村落成型后,郑绍忠就在大旗头村南面得一公里处建起“隆安圩”(即现在的乐平街)。
“隆安圩”全部店铺都是郑绍忠的,种类有商铺、当铺、碾米铺、裕民客栈、人安堂药店、传心堂药店、文乐茶楼、太平楼、合成理发店、竹安堂、长泰饼店、乐平社学、摆地摊。
其中有一当铺,占地面积数亩,建筑为石板墙基,后进的大型碉楼,三层高,墙体厚达半米左右,墙上有不少石制枪眼,整座建筑坚固异常。
那时情,“双龙烛影,千门夜色,三五宴瑶台。舞蝶随香,飞蝉扑鬓,人自蕊宫来;太平箫鼓宸居晓,清漏玉壶催,步辇归时,绮罗生润,花上月徘徊”(宋·康与之)。
可惜,1949年以后,大旗头村的郑绍忠房支家族被当作反动地主阶级看待。
而之后二十多年的各种“运动”,使古建筑群落尤其是家庙、宗祠、府第、文塔等遭受到了严重损毁。
也有改做它用的——
“建威第”曾经被用作大旗头小学的教室和活动室,因而出现多处加建、改建以及其他较为严重的损毁和破坏——墙体多处油漆粉刷加建门窗、隔墙,堵塞原门窗,室内原有的匾额楹联全部失散,家俱丢失殆尽。
“振威第”被改作牛棚。
“尚书第”曾被用作仓库、食堂,但厅堂内部构架已经不复原貌,原来的抬梁式架构已经被替换为简单的棚屋结构,厅堂内的阁楼已全部不存。
“郑氏宗祠”、“振威将军庙”的精美木雕、石雕、砖雕、屋脊的陶塑都有不同程度损毁,原有的郑绍忠画像、家族收藏的花屏与瓷器等古董经过土改、文革等几次运动后,已经被破坏殆尽或流失了,现在仅存花瓶、碟子,收藏于三水区博物馆。
而慈禧亲笔手书的“寿”字匾(高近2米,宽1米多,由樟木做成,“寿”字上方盖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方印)则得幸收藏了起来。
令人惋惜的是,慈禧赐给郑金的玉雕大白菜则流落民间,不知所踪。
唉,辣过“破四旧运动”。
和其它古村的命运一样,逼仄古屋不再受新一代人青睐。
1980年以后,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深入发展,大旗头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准得到大力改善,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多,村里的中青年一代,不再喜欢居于这种比较阴暗潮湿的古民居中。
还有就是,当年的民居为了防盗防贼的护卫要求,房屋的窗户都很小,屋内采光不足且潮湿,这样的古民居对那些追求现代生活和物质享受的新一代人来说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
况且,古村200余间屋舍也已经无法容纳上千人居住。
这样,那些有了积蓄又想提升生活品质的村民纷纷移居村外建房盖楼。
留在村中生活的,是那些还没有能力移居外面的人,以及那些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对村落有着深重依恋的老人。
由于村中人口的急剧减少,至2004年,古筑群内的本地居民几乎全部迁出,据说只剩一名单身汉。
古筑民居渐渐处于无人看管的境地,时间延久,自然破落荒废。
还好,这些年来,一些古筑被出租给外来种田务工的打工者居住。
但无论是从“长兴巷”、还是从“青云巷”和“安宁巷”步入村落核心区,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墙壁上长着青苔和杂草,不少砖雕、灰塑被毁,很多屋顶和墙体已经坍塌,有些墙壁还出现了倾斜……
2013年10月19日,郑绍忠古墓被发现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百年古墓疑被盗墓人两度挖掘,深可见棺材,但其中的财物是否被盗尚不得而知。
“大旗头在整体风貌上,在佛山古村中应该是排名第一的”,但近年来古村日渐残破,顺德职院副教授周彝馨颇感惋惜。
大旗头古村命好,正在下雪缺碳之际,“护村符”和“救村水”来了——
2003年10月8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冼瑞伦来到村里开会,宣布大旗头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据其介绍,大旗头村因为具有三个特点而获荣冠:
一是古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
二是古建筑群的规划布局充分考虑了采光、隔热、排水、防御、交通、人文等功能,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三是历史人物、民俗文化均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2004年7月18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一行27人进驻大旗头村进行3天测绘———凭借其“最低的价钱、最高的资质水平、最丰硕的研究成果”承揽了大旗头村文物测绘与修缮勘察设计工程。
而远在佛山市区,也有一个“大旗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而告之:“百年大旗头,千载人生梦”。
当然,这是因为大旗头村荣冠接踪而来——
2003年12月被佛山市政府授予“佛山新八景特色景点”。
2004年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第一村”。
哎呦喂,“广东第一村”这个旗号,金字招牌啊。
这个行将破落荒废的古村为什么能够获得古村冠军的称号?
冼副市长说了上述三点概论。
但我更喜欢专家的回答:“特色”。
特色就是生命力。
村落特色1:排水系统。
村之魁头郑绍忠是凭着擅武才打拼到广东水师提督的高位的,但他只字不识,所以祈望后代能通过读书而做官,于是在村舍前修建了洗笔墨池,还修建了一座三层六角的笔形塔——文塔,供奉文昌君和魁星。
文塔代表笔,也可称作笔塔,它与塔下的两块形似墨砚的方石、村前草坪仿佛铺开的白纸般的晒谷场,组成“笔”、“墨”、“纸”、“砚”。
洗笔墨池毕竟是池塘,它不仅仅有象征“文房四宝”的意义,在建筑群中,还担任重要的角色——集纳村中雨水。
村中的房屋座西向东,地基也是微斜,屋檐雨水落在天井小巷,自渗井由高向低泄入暗渠,再由暗渠排到天井小巷,最后排进村前池塘。
大旗头古村在修建之初便使用暗渠泄流,小巷全部以条石铺砌,方便清理下水道。
四巷之水汇入到池塘里,这种设计意念,既有取“四水归塘”之意,也有“众水归塘”的风水含义,同时也寓意“百支同宗”的宗族意识。
有设计如此科学美观的排水系统,所以大旗头古村即便在暴雨时节,也从未发生过积水浸村事件。
村落特色2:金钱眼.
古筑的每一间屋舍,都显得通俗而实用。
所有的屋子结构布局都大抵相同,院落坐东向西,东面三间屋,中间用木板屏风分割成前堂和卧室,西面中间有一小天井,南北两侧各有一厨房和门廊。
每间屋子的面积都不大,有的大屋还被分隔成了两个小间,单间的门半开半掩,小小的铁窗透出一些光线,并未把屋子照亮,只隐隐约约看到一些废弃家具,一种尘封已久的泥土味夹杂其中,悠远而又安宁。
从靠近巷道的一侧门房退出,脚边不远处有一个形状酷似钱币的眼洞,这就是“金钱眼”了——这眼洞在彰显富贵之称的背后,却也有着非常实用之功能:
雨季,水可沿巷道滑下,进入眼洞,再通过暗渠汇入村前池塘。
村落特色3:鳌鱼墙。
古筑头顶的官帽样屋墙,又叫“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也有人称“鳌鱼墙”, 远看墙体高耸严整,顿觉肃穆。
“鳌鱼墙”的两耳是厚厚的麻条石墙,可起到隔离山火的作用,这种造型象征官帽两耳,后引申为“独占鳌头”的意思,只有拥有功名的人才能采用。
镬耳式鳌鱼墙在珠三角民居中被广泛仿建。
大旗头村是典型的广府梳式布局,它共有6条自西向东略有倾斜纵向的笔直巷道构成了梳式结构,最具代表性的是长兴里、积善里和安宁里,各巷长约120米,青砖墙麻石铺地,两面是高耸的镬耳山墙。
大旗头村的镬耳山墙的组合极具韵律感,是标志性的文化景观。
屋墙有特色,村景就威水,2013年由吕良伟、邓萃雯主演的电视剧《风雷急》,就特意来到大旗头古村取景。
“林心如很多年前也来过,不过(她)那时低调很多”,一名村民对《佛山日报》记者说。
村落特色4:防盗防抢。
古村百年前的防盗、防火、防风和防漏之设计非常精巧,机关满布,设施完善。
古筑高高的石脚、高达两米多的气窗、房屋的较低的窗口则都镶嵌铁条——如同现代的防盗网。
所有的屋宇都设有两层屋檐,即使盗贼想破顶而入,都要花费一倍的力气。
整个村被分为四条直巷,每一条巷口都曾有铁闸,必要时同时落下,整个村庄就如同一座堡垒。
而巷间内却四通八达,一些楼宇之间还有天桥相通,不熟悉者如踏入迷宫。
村落特色5:百年基业。
村落的墙体厚达半米多,外层是青砖,里面夹着铁皮以及厚达30多厘米的麻石板,难怪在“文革”前期,曾经有人试图毁村,但发现屋宇如此难拆后,也只能望“铜墙铁壁”而兴叹。
村中人回忆说,小时候村内一间民宅突发大火,屋内火光冲天,却丝毫未波及邻舍,失火屋宇除房顶烧穿外,主结构也安然无恙。
大旗头古村的先祖郑绍忠曾立下规矩:住进大屋的人,不得随意改建房子,十年内出售也只能卖给本村郑姓的人,这也是大旗头古村能完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
古村得以保存除了祖上的一些规矩起作用外,区里、镇里和文化、旅游部门对大旗头古村的重视也是重要原因。
古村被定为首批县级保护文物。
值得点赞的是,三水区旅游局还出资将古村“破四旧”时期散落在各处的文物收购回来,以再现古村原有的风貌。
2015年6月31日,港台艺员陈妍希、李治廷、容祖儿来到大旗头古村,一连三天录制东方卫视运动类真人秀节目《报告教练》,国足队长郑智带领众明星体验足球项目;还有林丹、易建联和孙杨带领众明星分别体验羽毛球、篮球和游泳项目;足球比赛将在原大旗头小学篮球场进行;除了明星对抗赛,明星还将与大旗头村民组成的草根队进行比赛。
“这里经常有明星来拍节目,我们见多了”,村民谢小姐对记者说。
强大的明星效应,再次为这个具有岭南独特风格的“广东第一村”带来空前的关注度。
周边景点:
提督古墓,清政府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原名郑金。郑金墓位于距离大旗头村约1公里的后山山脚下,占地近200平方米,该墓座南向北,规模不算大,但十分气派;古时朝廷命官死后,其墓碑一般向北,意为永远效忠朝廷,故而郑金墓地南向北。
2015年,乐平镇政府把大旗头村的改造列入PPP项目,实施古村文化创意旅游区项目,拟投资人民币3000万元修缮内部房屋,并对古村周边进行环境改造,提升大旗头古村的村前景观,提升绿化景观,设置停车场,规划建设从乐大线连通景区的道路,完善旅游区配套。
今天我们探访大旗头古村,正值这个改造工程施工进行中。
探访指南1——“公驾”路线:
从广州的省汽车总站乘大巴,约50分钟到三水区,再在三水汽车站乘坐613路、661路、638路、640路、663路、广佛城巴17线南山班车,约需30分钟至大旗头村站下车即可进村。
从广州的广州汽车总站乘往大塘的中巴,每天7:00至17:40,隔40分钟一班车,在乐平镇下车,顺着公路往北走数百米即到大旗头村。
探访指南2——“私驾”路线:
广佛高速(谢边入口)→广三高速(三水出口)→沿南丰大道往大塘方向一直北行→右转入南盐公路(即361省道)→经南边后到达乐平镇→在乐平医院的路口左转后直行→大旗头村。
“时令”门票:
5元或10元(但今天从票房进入时无人值班收我们的过门费)。
收费始自1998年。
为什么要买门票?“建筑手艺、防盗、排水系统放到今天都是一流的”, 在大旗头村干收门票当导游的工作达17年了的郑衍谦说,10年前鼎盛时,包括香港、台湾等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天里(曾有)几十辆车过来参观,每人门票5元,一天收入数千元,“看完(后),(游客)他们都意犹未尽,纷纷竖大拇指称赞”。
那阵子的大旗头之所以名声扶摇直上,游客络绎不绝是因为获得“广东第一村”的桂冠,2004年广东活力环球旅行社计划投入人民币2000万元对大旗头村景点进行整体的保护、利用和开发。
后来,“亏本了,就退出了”,乐平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旅行社由于受自身资金实力所限,经营项目单一,游客逐年减少,对古村落管理、开发等方面均未达到预期效果,导致大旗头村旅游基础设施缺乏。该旅行社于2008年12月退出了大旗头古村经营。
这次探路,仅仅4年,就夭折了。
因此就有了导游郑衍谦说的,2015年的国庆黄金周门票总收入才11000元(门票10元/张),“平时基本无人光顾。一年比一年差,去年门票总收入才几万元”。
在郑衍谦看来,这是因为大旗头村核心区的90多间古屋参观点,有32间已变成了危房,“烂成这样,谁还来看?”
在下书谏,村府不要向游客收门票费。
想掏游客的荷包有很多方法:
建议在门外设立“蔬果土产一条街”,以优质干净的雪梨瓜(以及雪梨瓜果脯、雪梨瓜汁、腌渍雪梨瓜)、芒果、荔枝,加上乐平农“四宝”:韭菜花、甲鱼、瘦身鲩鱼、南边西瓜,吸引游客慷慨解囊;
建议设立“本地传统家宴一条街”,以即劏即烹的走地鸡游水鸭荷塘鱼令游客宽衣解带;
建议设立“巡城马(古村信使)”,以在古村明信片上盖印模、戳地章、贴堂票来揽客售邮。
通街都知啦,引水聚鱼好过雁过拔毛焉。
当然,对商业摄影活动如影楼的取景拍摄婚纱照,适当收些许银两是可以的,但也最好不收门票,出租几套大宅给他们做展览间和准备间,不比门票更来钞票?
此地的古村落之生存,区镇村三级要员要统一到佛山市政府在2003年许诺对大旗头村“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上,一任接一任地共同保住“广东第一村”的实体和荣冠。
……
多嘴了,打住,回城,再见大旗头!
杜甫大爷有妙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很棒,用作结尾。
2016-03-06
https://book.yunzhan365.com/lews/twqs/index.html 探访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