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时期,单车行业曾经有着三足鼎立姿态的摩拜单车、哈罗单车、OFO单车,商业竞争推广造成的“烧钱”行为越来越大,短期之内盈利的模式尚未成形,摩拜收归美团麾下,哈罗投进阿里怀抱,想法是简单粗暴的:背靠金主,继续烧钱。这种情形不陌生,快的打车、滴滴打车为了占领出租车市场,背后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曾经打斗的场面历历在目。但,唯独OFO目前任然是举步维艰的熬着,OFO也可以仿效摩拜、哈罗,但是它没有。原因可能是创始人的情怀所致,也可能是市场已经饱和,无法容下超过两家。
蹭热度是不对的
我相信OFO创始人对OFO的不舍、不甘心情感是别人不能理解的,为了OFO想尽一切办法,但是,如果借着现在区块链热度,画饼充饥,尤其是画饼给别人吃,这是不地道的。
我来过过嘴瘾,实干家请宽恕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1.批量出租自行车获利;2.随着每天批量的自行车被使用,OFO用户的日活跃量是一个“巨大的广告群体”,这可以出售给广告主获利;3.用户越多,那么用户的数据量就是一个宝库,买卖数据的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区块链技术能给OFO带来什么?从上面3条看来,勉强能做的就是第3个,利用这个技术将用户的数据分布开,让数据的获取难度增加增加再增加。对于OFO的盈利有帮助吗?有什么帮助吗?
没有,OFO就是来蹭热度的。
共享的前身叫出租
出租在于当今时代显得有点老土,于是共享出现了,本质没有变,所有人只有使用权,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付费(活动推广除外)。就是这么简单。按着这里理念,互联网应该是叫做“共享网络”,在这个共享网络里,你付费看视频、听音乐、拜读论文等。
共享单车目前的窘境
1.集中的地方(可用可不用的地方),车辆堆积如山,使用率极低--供大于需
2.稍微偏远的地方,真正需要解决3-5公里用户,完全找不到车--无供给
3.车辆使用率低,损耗日渐增加
某种意义上,“共享单车”就已经是区块链的做法
共享单车在投放到市场之处的设想是这样的:在一个城市,根据人员的分布投放等比例的自行车(相当于各个节点的算力),车辆每天会随着用户的使用,逐渐将自行车的分布做出最优投放(停放场地不固定,类似于分布式节点),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市场自发的,单车公司只要对那些有故障提示的车辆进行更新即可。
这不就是区块链技术核心的东西吗?运行靠的是系统内各节点的自运行,出现bug时(共享单车的故障),因为系统运行是开源的,节点可以进行修复并广播至全系统,各节点继续运行(对应的单车公司对故障车辆进行更新)。
OFO曾经有一个举动,有点类似区块链中的Token奖励机制,为了让一些使用频率很低的单车被使用,对那些单车做了一个红包奖励机制,那些单车会在App上提示用户,使用这些单车可以获取1-2元不等的现金红包奖励。
说说简单,做起来真的好难
确实,在用户的角度看去,总是看到很多不如意的方面,总是会认为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应该是很容易解决的,事实是,很多时候,很多暴露出来的问题只是表面的,本质没有解决,表面再如何修饰,终归是会腐蚀出来的。实干家让人尊重,实干的企业家让人敬仰。
蹭热度,也是两面的,如果后期真的受益,那么当初蹭热度就会被描述成决定成败的一次转型,但多数以蹭热度告终。对了,戛纳上年年有蹭红毯的,而且去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