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的时候,日本电视台NHK制作了系列纪录片《穷忙族》。
穷忙族(Working Poor)这个绝望的群体整天拼命工作,却看不到回报,贫穷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宿命。
比如 34 岁的临时洗车工小山良人,高中毕业后从事超过二十个工种,却大多是学不到技术的短期工作。现在也只能同时打几份零工,即便拼命工作收入也没增加多少。
“每天都很忙,却看不到回报。”
L 刚成为小吆游戏代理,也有类似的苦恼:做代理一个多月,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一周七天,每天忙着拉新、活跃群成员,好像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可是收益总是增长很慢。
当然还有那些每天 5 点半起床背单词 11 点才去睡觉、成绩却一直没有提高的学生们。
每天晚上啃完书、加完班瘫在床上时,可能我们都会有同样的困惑:“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却得不到回报?”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努力的陷阱”。
努力的陷阱
仅仅是因为效率低吗?
有人会把“努力的陷阱”简单归因成效率问题,其实不然。
效率低的确是原因之一,却不是全部——比如前文提到的 L 先生,他执行力特别强,效率并不低。
L 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清晰的目标。
为了招新,他会顶着烈日去地推,但是选的时间和场所却跟棋牌搭不上边。
比如开学季,见各大中小学和各种兴趣班流量变高,便选在这些地方,轮番出击。出发点肯定是好的:目标用户肯定是家长们。但是在学生多的地方发娱乐游戏的广告,总会觉得有点怪怪的。
这便是“努力的陷阱”的另外一个原因——效用低。
稍微解释一下效用(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的不同:
简单来说,效用就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就是“正确地做事”。
这里顺带引出一条超级无敌简单的公式:
容我再啰嗦几句前面读书的例子:
* 回报:一定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数量
* 效用:读完每页书后获得的知识数量
* 效率:每小时完成阅读的书本页数
* 总用时:总共度过的时间
就算每小时完成阅读的页数再多(效率再高),假若没有好好地把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效用太低),读了也白读。
回过头来看看前面提到的两个案例:
对于穷忙族小山而言,他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效率——频繁的跳槽导致他没有一门精通的手艺,因而也只能一直从事低效率、重复性的机械劳动。
而对于L先生来说,虽然每次地推活动都能高效率落地,效用却是他更大的瓶颈。
既然效用和效率两手都要抓,针对不同类型的“努力的陷阱”,我们自然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如何摆脱“低效用陷阱”?
诀窍1:确认目标
在抱怨“努力却得不到回报”之前,你必须先搞清楚你想要的“回报”是什么。
对于L先生来说,所谓“回报”就是吸引数量可观的代理、玩家,继而创高收。
前文也提到,L先生的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清晰的目标,所以一直都陷在盲目试错的过程中。用雷布斯的话来说,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幅图:
A和B两个人的起点一致。
A一开始就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回报”是什么,于是径直往目标走,不做无用功。
B却不然,他可能在多次试错、绕弯路之后才幡然醒悟,才知道自己想要的“回报”是什么,但这时候已经做了太多无用功了。
有些时候,停下来先想一想你的目标是什么,可能比什么都重要。
诀窍2:做好资源配置
资源指的是你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包括你的知识技能、时间、资本、团队、人脉等等。
要做好资源配置,不得不提的是二八法则(The 80/20 rule)。
二八法则说的是,往往你可以用完成一件事情所需所有资源的 20%,就达到你想要的 80% 的效果。因而,我们应当把资源配置在能带来最大效用的事情上。
针对个人努力而言,做好资源配置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维度:对外顺势而为,对内扬长避短。
顺势而为
“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就是因为那头猪选了效用最大化的方向。
如果纯粹从商业角度考量,判断方向最最重要的标准,是供求关系。当某个市场供不应求时,自然是最容易赚钱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红利期”。
所谓“顺势而为”,指的就是尽可能抓住每一个存在红利期的机会。
以棋牌行业为例:看着身边各种线上棋牌类APP如雨后春笋般狂涨,无可否认,这是一个朝阳行业。2016 年中国地方特色棋牌游戏市场规模总计 38.4 亿RMB,而2017年只会更高。最早一批做棋牌游戏代理的人,是闷声发大财的典范。
如果你是一位还在犹豫要不要做代理,我只能说,想做就要趁早,因为你现在迟疑的时间,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扬长避短
当然,如果上述四个点你都做到了,却还没有看到“回报”,那还有一种可能性:不是不到,时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