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鲁风
作者:吴国亭
梅花,是中国人所钟爱的花木,也是国画家们喜爱的题材,甚至连一些不是专门习画的文人雅士也能勾划几笔。历代画梅的大家人才辈出,今天也不乏高手。我们赞叹王冕的柔枝繁花、清润绝俗的格调,钦佩金农的兀干劲枝、古拙质朴的风采,我们也赞赏关山月的茂盛繁艳、灿若红霞的铺渲,敬服于希宁的老辣苍劲,鬅鬙郁勃的精神。只要别开境界、自成其趣的作品,我都十分赏爱。
然而,平心而论,在无计其数的画什中,要想见到出类拔萃的精品,却倒是沙里淘金,并不多见。
前不久,我收到好友鲁风寄来的这帧《红梅》图,如同沙里找到了金块,令我瞿然而惊。打开画轴,只见一株红梅占据了整个画面,老干粗豪奇崛,似铁干撑天;走势腾挪舞动,似飞龙蟠虬:轮廓,用笔老辣苍劲:染干,赭墨水气润泽,浓墨细枝间错有致,通幅作品严整浑厚。论笔墨,论造型,无疑皆为上乘,令我赏爱不已。
赏读时,除了上述感受之外,它好象还有一种魅力在吸引着我,似乎觉得它与古人和别人画梅有些异样。细谛之后,果真我发现它有两大特点,或者称为独到之处或精奥之处:
其一,它的枝干处理很别致。你看,多是细枝伴随粗干走,枝与干的交角都不大,相依而不紧并,参差而不离散。作画时,作者好象还常常着眼于线条之间形成的大小空隙的分割,尽量注意它们的形状变化和面积不等的节奏变化。
其二,花朵与枝干的处理也很别致。花朵四周特意多以黑色枝干衬垫,殷红黝黑,花儿格外觉着明晰、娇娆,整体感也很强,仿佛生铁铸就一般。
这两种卓有开拓的意匠手法,所产生的端庄和厚腴之感,是古今其他画梅作品所未具有的。因此,虽然题材是老的,艺术效果却是崭新的。
紧攒的枝干,密聚的花朵,紧而不板,活而能收,在这些艺术效果之外,我依稀还感觉到有那么一种团结、凝聚、向上的时代精神。
编后缀语
几年前,我就考虑编写一本符合读者口味的书。这本书融技法、画论、美学和作品为一炉,体例比较自由,对照精美的图画,作技法介绍、理论探讨和美学原理的阐释,这于学画的或爱画的,搞创作的或理论研究的,专业的或业余的,都可从中各得其所,或赏画,或析文,或以之作临本,或作教材,均可广泛运用,对推动、发展写意花鸟画,对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可能会有裨益。我的动议得到花鸟画界和出版界的热情支持,于是便着手组稿,遴选,撰文,编辑,征询专家意见,经过半年之久,现已将此书初步完成了。
编写这本赏析,是遵循以质量定取舍的原则的,不看知名度,也不论与编者的亲疏。编者深知,名气的大小与“天时、地利、人和”等“运气”有关。为名家”锦上添花”本不是我的事;若以亲疏定取舍,有拉小圈子之嫌,遭人唾骂,我也不会干。况且书中几十名作者星散全国各地,我与他们绝大多数同志从未谋面,素昧平生。只能本着,我也愿意本着: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让作品的艺术效果说话,对作者,对读者、对艺术、对社会都要负责。我相信,我的态度读者从入选作品的质量上是看得出来的。
要说质量,除了我本人的几幅不能算作佳作外,书内汇集的全国名家高手作品五十余帧,可说件件是精萃之作。作者中,有名扬四海的画坛巨擘,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后起之秀,更多的则是有实力的中年画家。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一个不漏地把全国优秀画家的精品都收集到,有些同志的佳作未能入选,是很遗憾时,只有留待以后再版时作补充调整了。就入选的作品来看,可谓丰富多彩,美不胜收,不敢说当代全国最好的画都在这里了,但这里的画确能代表当今国内写意花鸟画的最高水平。尽管选画时尽可能的客观公允,但难免掺有编者的观点与偏爱,尚还有些有影响的画家作品未选入,那是因为大家对他们的作品太熟悉之故,再重复,似没有必要。我之所以着重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中年画家,因觉得他们很多人有功底,路子正,有创见,有潜力,肩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艺术使命,终年朝乾夕惕地砚田耕耘,名气可不怎么大,而他们恰是我国画坛的中流砥柱。借出书的机会宣传他们的成就,支持他们的事业,为他们作讲解员工作,我是非常乐意的。我想广大的读者也一定会赞同我的作法吧!
前面提到,因对许多作者不熟悉,撰文时只能侧重对作品的直接分析,采取望“画”生义的办法,就画论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很少旁及作者其它方面的介绍。入选的作品,几经筛选,斟酌至再,环肥燕瘦,各擅其胜,“浓妆淡抹总相宜”,若有缺点,只不过是大醇小疵的问题,瑕不掩瑜,故论析时只作肯定,未提缺点,我想若有“不相宜”之处,则留给有眼力的读者去品评吧!
限于我的水平与能力,绠短汲深,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作者、读者指正。
最后,向为热心提供作品的各位画家、乐于为本书写序的严摩罕教授和付研究员单人耘先生以及一心为读者着想而支持出版此书的江苏美术出版社的同志们一并致以深切的谢忱。
编著(吴国亭) 1988年10月14日于南京
吴国亭画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