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的记得,中学课本上两位老太太的鲜明对比,一位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住进新房子没几天就不幸去世了。而那位美国老太太却是用贷款提前入住了新房子,而且享受了一辈子。过去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攒钱,将钱银行,却没有注意到房价的上涨、通货膨胀的速度,或许老太太还是好的,临终前可以住上新房子,可又有多少人因为疾病、孩子或是其它的原因,没有住上新房子的呢?毫无疑问,像哪位中国老太太,延迟满足对她来说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那么反观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到时意识到钱放到银行会贬值,就是不断的买买买,刷爆了信用卡,预支了花呗和借呗。每月都惆怅自己的债务,可是却还是月光负债不知悔改。为什么要超前消费呢?明明自己的能力负担不起当前的消费水平还是苦苦支撑。真的是让人心痛不已,我有个同事就是挣得越多,花的越多,从来没有攒钱的习惯,我感觉没有危机意识很可怕。虽然她有依靠的人,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风险和意外哪个先来。反观另一个同事,会将自己的钱每月存多少,花费多少,都有记录。我问她,现在年轻人都很少有攒钱的观念了,网上诱惑那么大,你怎么还能气定神闲的攒的下来呢?她说,你有个事儿试试,自己能拿出钱是本事,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没事的时候攒点,有事的时候就不用看别人的眼色了。
我赞赏她的做法之余,又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因为没有财商,咬牙买了一辆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却十分烧油的车,只是为了面子,当有事情的时候,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决定,其实有的时候“延迟满足”没什么不好。理性消费,不是不消费。而是将东西分为:必要、需要、想要。必要是不买会死的(吃喝)需要是必要的一个提升,比如买一个馒头就可以吃饱,你吃一碗面条。想要是自己得欲望,想吃大餐。所以要学会合理建构。养成良好的财商,会挣钱也会花钱,还会开源,这就是太完美了。
亲爱的小伙伴们,到底是不是该“延迟满足”也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欢迎大家在留言板上写下什么事该“延迟满足”,什么事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