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校正稿。原文记于14年5月,照片是儿子在美利坚拍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照片。先后在个人微信号、简书、狮城留学公众号发过,重新修正部分错别字、标点。】
早晨三点,起来减轻农民负担。
挺讨厌的时间。
发现手机有新微信消息,儿子凌晨一点多来的,俩字,到了。
儿子已平安踏上了美利坚的国土,一个半月的美帝之行开始了。
这个学期,感觉挺快。
儿子好几个同学这个学期都到其他国家交换。寒假时问儿子,说准备暑假交换,可选择的学校稍微好一些,假期时间短,也不影响南大的学习。
其实我也就习惯性问问,儿子大学后,很多事情,知不可为而不为了。
期间,有事无事地过问过几次,由于技术性问题,儿子伯克利的交换申请有些波折,最终还算顺利,只是收到通知有些晚。
我有些替他着急,小子明显不紧不慢。
五月十来号考完试,回国,先飞上海,几个地方去会同学,待了四五天。
在我们的催促下,又回家待了四五天,与同去伯克利的王同学在潍坊汇合。前天送他们到青岛,飞上海与另外三几个同学集合,一起去美帝。
转眼间,再有几天,儿子上坡就三年了,我们已经习惯两个人的生活了。
儿子回来,感觉添了很多忙活,也忙活得心甘情愿。
为人父母,总有些差不多毛病,无非轻重而已。
儿子回国后在外面会同学,几乎每天都给儿子短信,交代一些买票住宿之类的废话;儿子和同学玩得嗨,往往三言两语打发。心中有些不满,发泄过一次。儿子说,我都多大了,有啥好担心的。
也知道,儿子一个人在外面闯荡了好几年了,确实也没啥担心。多次骚扰,无非是暗示,早点回家,相互聊聊而已。
这个年龄的儿子,或许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小学、中学、大学的变化,无非是由半天回家一次,到一整天回家一次,再到两周回家一次,到现在半年回家一次,家还是家,永远在那里。
儿子在家这三五天,主要是遵照老婆指示,买瓜买果,买菜烧菜,以服务为宗旨;原有的作息时间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坚持了半年的早起走路拍片,变成了早起早市买菜。儿子也很老实地交代这学期的学习情况,除了上课,就泡实验室,有些忙,也很充实,跟在导师后面在不是太著名的著名刊物上发了两篇文章,一切正常。
后两天,王同学赶过来与儿子汇合。由于上班缘故,多有慢待之处,任由两个孩子自由活动。
前天,冒着大雾,送他们到青岛赶飞机。晚上休息得不是太好,返回潍坊后有点疲惫,床上假寐,一会变酣睡,一气睡了三个多小时。
昨天中午,儿子来了个电话,说在浦东机场已经登机。或许感觉到我的惊诧,赶忙解释说,老给老妈打电话报告行程,怕你感觉受冷落,给你个电话说一声。
无语片刻,嘱咐儿子落地美利坚后,机场可能有wifi,微信吆喝一声。于是乎,就有了凌晨一点的俩字微信。
一个半月后,小子结束伯克利的课程,还要回家待一段时间。
到时候,还得再忙活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