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
欢迎来到一百挑战
一起在学习中寻找自己的幸福
这是学习挑战七的第十三周,这周的主题是“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
这周的内容,是让我们从一元、二元和三元的角度去看待关系,老师说,这是我们内在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这周的内容,让我联系到陈海贤老师说过的关系三个阶段,分别是 “自我阶段” “他人阶段” “独立阶段” 。
虽都是在说关系,但我觉得是有区别的。陈海贤老师的内容,主要是从精神上来分类;武志红老师的内容,是从内在心理发展水平来分类。这里面的区别,我觉得是脑子和心灵的不同,陈海贤老师是从脑子、思维角度来分析;而武志红老师是从心灵、内心内在来分析,说白点不是用脑子去思考,而是用心去感觉。
然而许多人,觉得 “感觉” 琢磨不透、不靠谱,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果放到以前,我也觉得不靠谱,觉得虚幻,直到最近在读《当下的力量》,认识一位导师,叫心灵导师。这本书破了一个误解:回到内心,并不是说向内求,不是佛系,而是拥抱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心灵。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让我学会了 “感同身受” ,书中的内容,如果你没有经历体验过,任凭大脑如何去思考,也是没有答案的。这或许就是心灵的力量,也是我们觉得虚幻的 “感觉” ,或许说这本就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的生命,只不过在思维的发展中,我们不小心丢掉了。
两位老师的内容各有各的偏好与优点,在这里说出,只是为了提供不同视角,并不是拿来比较。
接下来,让我们从自己的心灵、内心,来看看你处于几元关系,最后并且教你从一元关系向二、三元关系发展前进。
老师把三种关系分类和解释:
一元关系,是指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别人都来配合他的意志;关系中,只能是他说了算。
二元关系,是指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是和自己一样的独立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他能共情对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对方的意志。
三元关系,是指一个人能意识到关系的复杂之处,在复杂的关系中,他能同时看到 “ 我 ” 、 “ 你 ” 和 “ 他 ” 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
精神分析学认为可以将一个孩子6岁前的发展按照三种关系分成三个阶段:
一元关系阶段,时间是六个月前,这个阶段的婴儿处于共生期,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甚至自己和整个世界都是一体的(身体上和心理上)。当处于一元关系中,我们会去“剥削”对方,这也是一元关系的核心规则。成年后也有会共生的状态,比如:热恋中的情侣,就是处于一个共生合一的状态,“剥削”是种本能的反应。而且如果对方不给自己“剥削”,就会认为对方不爱自己了。不知道你也是处于一元关系,如果你体验过一元关系,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自己是理所应得的,对方本就应该这么做。
二元关系阶段,时间是6-36个月(大概时间),从五六个月开始,一方面,孩子会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另一方面,也发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人。二元关系的核心规则是“控制”,双方在争夺,我的事谁说了算。从这个角度去看,很多家人是处于二元关系,他们会本能的控制对方,觉得对方应该怎么怎么去做,应该听自己的话。当从恋人走向夫妻,这种体验就会产生,从“ 剥削” “无所不能” 到 “控制” “听我的话” ,两人之间一种小小的分离感,没有完全合一的感觉,因为这时候的中心,不再是一个,而变成了两个。
三元关系阶段,三到六岁,这时孩子充分意识到, “我” “妈妈” “爸爸” 三者的存在。三元关系的核心是竞争和合作,爱恨之间,不是只能存一,而是二者并存。老师说,三元关系,是一切复杂关系的源头。
老师最后用个设想,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三种关系:
当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中心时,那他就是处于一元关系,这一个中心既可能是他自己,也可能是妈妈,但很难是爸爸。
当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有两个中心时,那他就是处于二元关系中,这两个中心一般也是他和妈妈。
当孩子觉得,这个家庭有三个中心时,那他就是处于三元关系中,这时父亲才可能在孩子心中成为一个中心。
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反应的是我们内在心理发展水平,不过,个人认为三元关系不代表着绝对的好,同样的,一元关系不代表着绝对的坏。
最好的状态,是发展到了三元关系,并且懂得在合适时,回到一元、二元关系。比如,恋爱时,如果太理性,对促进双方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而要懂得 “剥削” 与 “控制” 一下。当然,这里不是满足一方,而是指一种双方都高兴的行为。
如果是在社会,特别是工作关系中,我们最好走出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不仅仅觉得自己的好,还要觉得我们爱的人和与我们竞争的人,都是基本好的,最后看到这世界的复杂性。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从一元关系,走向更复杂的关系了。
接下来,我就具体说说,我们可以怎么做?如何提高自己心理发展水平?如何对待处于别人的“坏”?
从一元关系到二元关系,再到三元
老师关于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还有个形象化的理解:
当你觉得,世界上只有你是好的,这就是一元关系;
当你觉得,你和另外一个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二元关系;
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和与你竞争的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三元关系。
这就引出了,我们发展的方向,我们就是往 “觉得别人也是好” 的这个方向前进。
老师说,从一元关系到二元关系的关键,在于: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
最初这个爱的人,无疑就是我们的妈妈,或者其它最初的抚养者。那么如果没有怎么办?或者长大以后忘了怎么办?
这里容我用《心理学与生活》书中一个知识解决,书中说到成人依恋关系,如果想构建安全型依恋,最好投入一段新关系,让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汲取到力量、温暖和爱,最后整合出更好的自己。
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在这段新关系中,处理和消化自己的 “坏” ,并且感受到对方和自己都是 “好” 的。如果有体验时,恭喜你,欢迎来到二元关系的世界。
这里可以提取,什么是关系中进化的根本原因?
那就是当别人有独立意志,同时还是好的、善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这样的关系中整合。当然,这是老师的总结。
这里也蕴含了二元关系如何到三元关系?如果是孩子,那就是孩子觉得妈妈、爸爸也是基本善意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意志,这就意味着,孩子真正进入到了三元关系的世界。
不管几元关系,我们需要接受到回应——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二元关系、三元关系是我们经过处理自己的“坏”,最后走出一元关系的世界。记得注意,这个“坏”,远不止我们平时说的 “坏消息” ,更主要是我们觉得自己不好的地方、行为。比如,今天同学面前出丑了,明天不小心掉了钱.....这些都可以觉得是坏的。
当我们在关系中,呈现这些坏时,如果缺乏情感回应,我们就等于处于绝境,甚至死亡之地。
那么反过来说:回应,就是光。在之前的内容,也说过:看见,就是爱。其中的体验是一样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喜欢靠谱的人了。
老师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需要关系,因为在关系中,才能展开、认识并且淬炼自己的内心。可见关系的重要性,而关系中重要的,就是情感互动。
所以当有人来和你分享、给你点赞时,如果可以,就多给对方回应;即便那是对方的糗事,也请积极回应。因为那是爱,是我们全人类的爱,同时也是在帮助对方发展心理水平。
说在最后
在关系主题的最后,谈谈曾经的我
以前我从不觉得关系有多么重要,并且还会想:过个十来年,这件事这个人,谁还记得呀,起码我不会记得!
然而在高中的某天,我发现原来自己错了。那天之后,我懂得:十年时间是过去了,事情可能也忘却了,而友谊则由一年变成了十年。
不管你现在是处于几元关系,都不用着急,因为我们的未来路还长,你总会找到那位相伴的人,让你感受到爱的人,让你看到全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