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过十字路口的时候,前面一辆直行的车挡在了我要右转的车道上。导致我过不去,只能等在后面。我倒也没在意,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了。人家应该是不熟悉这个路口,现在直行的车道他也变不过去了,只能等直行车道上的车开走之后,他才能变过去。那我就等等吧,反正也不差这么点时间。这个时候坐在副驾驶上的同事急了,他近乎要喊出来似的说“按喇叭呀!”见我没搭理他,居然直接把手伸过来,按在我的方向盘上一个劲地狂按。
当下我就在那担心,这要是碰到前面一个是暴脾气,下车过来吵起来该怎么办啊?突然发现自己的内心竟是如此胆小。在我印象中,我好像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啊?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经常跟人打架,总觉得要跟别人争个高下,就好像落后了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情。要是受了一点委屈或者不公平的对待,那非得拼个你死我活不可。真可谓是天大地大,唯我独尊。那怎么人越大越“没出息”了呢?
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去火车站买票要排队。我们把这些叫做教养。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养成了不影响别人,礼让三分的做事风格,自以为这些就是好的教养。甚至有时候明明知道别人的做法是不文明的,我们也仅仅是一笑而过,一方面彰显了自己的大度,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与人口舌之争的麻烦。
那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吗?
记得在一次培训课上老师分享过这么一个事情。老师的同事是一个hr的经理,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工作干练的职场能人。说他前一天下班的时候去蛋糕店买了蛋糕,回家之后发现店员没有给他蜡烛。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第二天路过这家店买面包的时候恰巧又碰到了同一个店员,他就随口一说“昨天买的蛋糕连蜡烛都没有给我”。没成想,那店员立马来了一句“你想干什么?”像是被戳了一下的刺猬一样,把全身的刺都竖了起来。老师的同事说,他可能只是希望人家说一句“抱歉”就可以了。毕竟这是店员自己忘了,做错了事情嘛。可没想到这副态度,让他很是吃惊。敏感的神经一旦被挑起,对于一个资深hr经理来说,搞定一个蛋糕店的店员那真是小菜一碟。经过了一番理论,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同事歉意,老板送了他一个和昨天一样的蛋糕,当然还有蜡烛。
事后,老师的同事说,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根本不是为了要他们一个蛋糕,也不是为了出一口气要刁难一下店员。而是要通过这件事情给那个年轻的店员好好上一次课,让他知道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要不然他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是呀,有多少次在别人的错误行为或者不文明举动妨碍我的时候我是选择默默承受的呢。要么装作视而不见,要么冲其他人笑笑表现一个高姿态。实质上就是在用一种自认为高尚的道德来掩盖我内心的胆小,同样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觉得这就是弱者的思维模式。
弱者在群体中出于被动地位,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是“小”字辈的,在各个老员工、中高层官员者面前抱着一颗卑微的心去被动接受。虽然,这个略显谦虚的心态让我从别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但在这个过程中,渐渐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失去了自信。慢慢地将自己置于一种弱者的位置。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这种思维模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