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小说情节结构手法
1、悬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5、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7、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8、铺垫
也称铺叙补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9、延迟与摇摆
延迟与摇摆包括突转、悬念、抑扬、巧合、误会等。它能使情节一波三折,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10、巧合
指借用生活中的偶然性事件,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推动情节内容的发展,造成文势起伏跌宕的写作方法。
精选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 爷爷的宝藏》 [美]劳拉 · 乌朗
小说通过哪些方式运行情节?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设置悬念。“藏宝图”的发现引起布丽姬特的极大兴奋,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②摇摆。小说的情节框架其实简单,但寻找宝藏的过程却跌宕起伏,极尽摇摆之能事,让“宝藏”不那么容易找到。
③伏笔与照应。“藏宝图”上的日期与下文依靠日期找到宝藏等情节形成照应。
④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花一番波折找到的宝藏竟是几个铁做的士兵,大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爷爷的形象。
2、《翻浆》毕淑敏
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分析这一特点。
参考答案:
①前后铺垫照应。路面翻浆的交待与后文行车状况的前后铺垫照应,凸显了故事的环境;“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与后文“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的前后铺垫照应,起到解开悬念的作用。
②悬念迭出,情节跌宕。青年的突然出现,引起人们的猜忌,他在车厢里又有一系列动作让人以为他要偷东西,扣人心弦。
③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猜忌中开始情节,在伤害中发展情节,在震撼中解开悬念,扣人心弦。
④在高潮中结尾,余味无穷。以“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一句戛然而止,给人震撼,引人深思。
3、《左二老爷》青铜
小说的情节处理精妙得当,请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小说在情节处理上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①欲扬先抑,跌宕起伏;先写左二老爷其貌不扬,病秧秧的,为“抑”,再写他在桥镇叱咤风云,欺行霸市,为“扬”。
②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听戏时面对长袍客的失手伤害,左二老爷却隐忍不发,这异常的表现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③伏笔和照应,环环相扣。五年前左二老爷对少年的仗义相助为伏笔,五年后县长放他一马是照应;县长铁腕惩治恶霸,桥镇却依然如故是伏笔,结尾的信笺是照应。
④意外与巧合,波澜起伏。五年前软弱无依的卖馍少年,如今居然为一县之长,为意外;恰好管辖桥镇,专治左二老爷这样的恶霸,为巧合,正是这样的安排,才使故事跌宕起伏,精彩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