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作者是袁了凡,写这本书的目的本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所以最初名字是《训子文》。明清之际,此书在民间流传很广。这是一本劝人从善的书。
书中,作者以自己的身世和经历为依据,讲述命运的发展问题。因书中深含修身治世、重德载道之言,深受世人喜爱,后来被改名为《了凡四训》。
全书分为四章,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进行讲述,篇幅都不长,但却内涵深刻,发人深省。
《立命之学》是第一章,分上、中、下三篇。本文分两篇讲述。
一、卜卦相继应验,心被命数所困
作者早年丧父,老母亲让他弃学从医,为的是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后来他巧遇一位老神仙似的孔先生,这位孔先生自称是宋朝精通黄极术的传人,而作者也是命定的传人。孔先生告诉他,他有做官的命,所以应该重新就学。孔先生推算易理很准,很多都应验了。
孔先生还给作者卜了一卦,说作者童生第几名,府考第几名等也都应验了,后来孔先生又给他卜算一生的旦夕祸福,其中包括做什么官,几时死亡,还有一点是命里无子。
以后又有很多应验的,对此,作者心里产生了消极的想法,他觉得反正自己的事情都已经注定了,所以心里也就没什么念想了。
二、大善大恶之人,不受命数所困
一次在栖霞山遇到一位云谷禅师,起初禅师见作者“不起妄念”,以为是“圣人”,可是作者却说,是因为知晓了自己的命数,所以没有什么妄念。
云谷禅师说,虽然人命有定数,但是积善之人,命数对他是束缚不住的,同理,大恶之人,命数对他也不起作用。
作者听到这里,心念一动,问他能否逃脱命数。禅师说:佛典中常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说谎是佛家大忌,诸佛菩萨的话,怎么会骗人呢?
作者说:孟子说过,求就能够得到,说的是求自身的,比如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怎么能够强求呢?
禅师说:孟子所说不错,是你自己解错了。六祖说过: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意思是:一切福祉都离不开内心,只要从内心出发,没什么是无法通达的。求什么在于自身,不仅能得到道德仁义,也能求得功名富贵,内外可以兼得,所以”求“是有利于得到的。如果不反躬内省,而只是徒劳的追求外在,即使费劲心力求到了,所得也是有命数限制的,这样内外所得都会失去,没有什么益处。
三、“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禅师又问,你自己觉得你的命数对吗?
作者列举和总结了自己以往的做法和想法,以及性格之类的东西,觉得自己确实福薄,命数说的很对。
禅师说,命数是天定的,但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怎么说呢,我们血肉之躯,都有命数,但这是天作孽,如果我们自身加强道德品质,多行善事,多积阴德,是自己为自己积累的福祉,这些自己是能够享用的。
《易经》开篇第一章是“积善人家,必有余庆。”《易经》也是帮助那些德高的人驱灾避难的。所以如果作者从此开始积累行善,是可以改变命数的。
就好像是“重新做人一样”,以前那个人已经“死去”,现在是一个新的人,所以以前的命数也就不算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