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老子的心事》读书会,分享第一个思考的问题:有些人把自己关在一个地方拼命学习,想等学习出了成果后再来利益大众。可雪师说,这是不对的,为什么?
刚才老师的分享很是受益,特别是瑶瑶通过读书成长这么快,还能带小朋友一起读书,将学到的许多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起来,很值得我们学习,后生可畏,未来可期。这正是将学到知识用于行动的实例。
我们知道,学习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拼命学习提高的主要是我们的学养,如果不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的话,知识就变成了死的,也不会有深刻的理解,知识只有用起来才会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否则我们的头脑也只能成为知识的储存器,读再多的书,也只是一个“书橱“。
学习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只有学以致用,将输入变为输出,才能将认知变成行动,才能发现和激发出身体更多的能量,同时进一步促进读书学习。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亲身的体验才会让许多东西变得深刻且简单。
读雪师《老子的心事》让我学到许多生活中的哲学,用于生活,指导生活,受益匪浅。前段时间也弟弟聊天,说到他做乒乓球教练的事,俱乐部老板看他技术扎实,让他带启蒙班的孩子,大部分是小孩子。弟弟说启蒙不好带,许多教练不愿教,费心费力且不好出成绩。
我想到书中学到的知识便分享给他,建议他做事慢下来,多点耐心,用“无为”的态度做事,不过多追求结果,也许就可以达到“无不为“的效果,正好也练一下心性。弟弟采纳了我的建议,不再去考虑结果,耐下心来与孩子搞好关系,做好当下的每一次教学。结果却出奇得好,许多孩子喜欢上他,愿意跟他学习,有不少学生从启蒙学习转为常年学习。
弟弟分享他现在的状态,不去太多关注是否出成绩,而是沉浸在教授之中,体验与学生互动的状态,孩子们也更容易沉下心学习,自己的收获很多,脾气也变了不少。我说这就是雪师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做事时不执着于结果,不断地丢掉贪念、欲望,做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更好,慢慢走下去,变成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人生就会变得不虚此行。
这样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家庭,对自己的孩子也要放下过渡的期待,孩子的心性单纯,先与孩子搞好关系,提起他学习的兴趣,将无为的智慧用于生活,让孩子信任你,用他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他当然也会喜欢你让他做的事情,渐渐进入正向循环,家庭教育变得不再那么难。
将学习用于实践,自己受益,也可以利益周围的人,让利众的行为变成习惯,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而实践的体验反过来又会促进我们的学习。引用书中雪师的话:真正的学习也是这样,要在大道的指引下,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让它影响身边的人,影响你的企业,影响社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去除自己的私心,去除自己的执著,把一切欲望性的东西都扫走,这就是为道。如果只学不用,多好的学问,都没有意义。
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不让自己变成“书橱”,也不能让自己变成只会学习不会生活的“书呆子”,学以致用,将学养用于生活、工作、学习,用学养和智慧来修证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修行之路更加顺畅,让人生体验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