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一个不肯停歇的闹钟
在这个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
请一定学会“慢生活”
慢不是支持懒惰
而是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才能慢慢的找出学习与工作的平衡支点
“慢”是“快”的基础
“慢”是一种意境,
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
捷克有句谚语,
悠闲是人在凝视上帝的窗口。
林语堂也曾在《人生的盛宴》中说道: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
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
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
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田园生活,人所共爱,特别是有山有水,
大多文人墨客好山间野林,
若能在山野间,用山泉水泡上一壶新茶
那更是风雅至极,
俗话说,自古诗人多茶客,
品茶之时自然少不了吟诗作对。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张继《山家》
诗词君:“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诗人到山农家的前几天,这里连日阴雨,
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
来的这天,雨后初晴,
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
屋子里因为焙茶烧柴充满烟雾,
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
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
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
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
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
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
尽日一飧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
——白居易《闲眠》
我喜欢白居易的闲情生活,
特别是他晚年在洛阳定居后,笃信佛教,
研究茶事,诗也就更有禅茶味了。
而且他还总结出了一套喝茶的见解:
以茶交友,多与品茶高手相交;
以茶解酒,多在醉后饮茶易恢复神智;
以茶解腻,多在饱餐后饮茶;
以茶消食,多在午睡后饮茶,以茶醒脑。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林逋《烹北苑茶有怀》
林逋,恬淡好古,不趋荣利,
崇尚古时隐士,在游遍江淮后,
四十多岁结庐于孤山,隐居不出。
在他眼里,
月有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
喜欢追求自然之意,
在饮茶中常表现对自然的回归渴望,
在品茶时乐于与自然亲近,
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
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杜牧《题禅院》
杜牧在宜兴督造贡茶时,
曾为茶山题五言长诗,
其中有“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泉嫩黄金涌,牙香紫璧裁”
说尽对茶山景色的留恋,
阳羡茶的赞美,对当时生活的感慨。
是时候停下脚步,慢慢地享受生活了,
享受亲情、爱情、友情的美好,
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
享受艺术、旅行、读书等精神上的补给。
将身心融入大自然,
是实现慢生活的一个途径,
来山中泡茶,流连于山水之间
……
山居|茶道|香道|花道 |团建
秦岭沣峪口进山十公里石峡沟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