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第二章:征服世界之新汗难产
艺凡:成吉思汗去世后,谁接班了?
易中天:这个位置空了两年。
艺凡:为啥呢?
易中天:当时蒙古人建国不久,还没有立储的制度,大汗的产生也仍然需要王公贵族推选。因此,尽管成吉思汗生前已经指定了接班人,但在忽里台(部落贵族议事会)召开前,就连他老人家的政治遗嘱也不算数,尽管最后选出的新可汗跟指定的继承者是同一个人。
艺凡:蒙古帝国与中华帝国不同。但一个会开了两年?举行葬礼之后,正好大家都在,不就可以开会了吗?
易中天: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实际上,要想侦破此案,必须抛开华夏民族的成见,按照蒙古人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以及历史背景去思考,否则不是南辕北辙,便是自作多情。
艺凡:那么,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易中天:首先必须肯定,成吉思汗原本就是横空出世,蒙古人从来就没有过这样一位中华皇帝般君临天下的大汗。既然过去不曾有过,难道今后就一定要有?所以,汗位空缺的事情在蒙古帝国还会发生,时间最长的一次四年。其次,成吉思汗生前的安排也有问题。
艺凡:什么问题?
易中天:与实行宗法制度的华夏民族不同,蒙古人虽然也有类似嫡子的概念——在他们那里指第一位妻子的儿子,但最看重的不是嫡长子,反倒是最小的那个。成吉思汗四个嫡子的封地就是这样。
嫡长子术赤:额尔齐斯河以西,里海以北和花剌子模。
次子察合台:伊犁河以西,锡尔河以东。
三子窝阔台:蒙古东部,新疆北部。
小儿子拖雷:蒙古本部。
除此之外,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还继承了帝国三分之二的千户,以及大汗的宫帐和部民。这是按照蒙古文化传统他应得的遗产。这样看,拖雷的权力和势力都不小。
艺凡:那么,大汗生前指定的接班人是拖雷吗?
易中天:不,是三子窝阔台,即毕沅说的谔格德依。拖雷则只是在汗位空缺时监国而已。事实上,1229年8月的忽里台开得相当勉强,王公贵族议论纷纷犹豫不决,而真正积极张罗此事的竟是从大金投诚过来又汉化了的契丹王族耶律楚材。
艺凡:他做了哪些工作?
易中天:耶律楚材很清楚,即便选举权在忽里台,新可汗也只可能从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中选出,而长子术赤已先于成吉思汗去世,因此,关键在于拖雷和察合台的态度。于是,他先去做拖雷的工作。
拖雷却说:准备不足啊!能不能改天再说?
耶律楚材说:过了今天,就没有黄道吉日。这可是国家大事,不早点定下来,只怕夜长梦多,政局有变。
拖雷只好答应开会。
艺凡:那察合台呢?
易中天:他说:王爷是亲哥哥。王爷如果带头行礼,其他人不敢不拜。察合台倒是爽快,立即同意。选举大会这才开得圆满成功。
艺凡:窝阔台得以即位,多亏察合台力挺。
易中天:有学者认为这要归结为他是老派的蒙古人,敬畏父亲,遵纪守法。尽管他是亲哥哥,但在弟弟成为大汗后,竟然像中原汉族人那样恪守臣道,甚至因为在赛马时赢了弟弟而请求宽恕。
艺凡:那拖雷的想法呢?
易中天:不好说。至少我们知道,当时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已经形成了四大派系:术赤系、察合台系、窝阔台系和拖雷系。术赤系是支持拖雷的。后来,他们还帮助拖雷的儿子从窝阔台系手中夺取了汗位。相反,拖雷系与察合台系的关系则十分恶劣,以至于主要记载拖雷系事迹的《元史》中有窝阔台也有拖雷的传,甚至还有术赤的,却没有察合台一席地位,似乎成吉思汗根本就没有这个儿子。还有一件事情也十分可疑。
艺凡:哪件事?
易中天:即位后第四年六月,窝阔台病重。随军出征的拖雷向永恒的蓝天祈祷,表示愿意代替哥哥去死,还喝下了巫师念过咒语的水。结果没过多久,拖雷就英年早逝,去世时四十岁。
艺凡:是不是慢性中毒。
易中天:总之,这一次选举换届,为后来蒙古帝国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尽管术赤系和拖雷系都承认窝阔台的领导权,也都在他的指挥下征服世界,裂痕却已悄然产生。怨恨,也恐怕早就有了。
艺凡: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和结果?
易中天:这就必须进一步了解当时的蒙古人。且听下回分解,窝阔台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