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当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能自己独当一面,我们希望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翻版或者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与我们有着不同性情,不同品味,不同感知不同期望,不同梦想的个体。
但是每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包括我的学生,一件事情做不不好的时候,我会立刻跳出来给他建议。
其实如果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听我们的,那怎么可能让孩子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中得到成长呢?
当一个人处在依赖别人的境地,随之而来的除了有点感谢以外,更多的感觉是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感,怨恨,挫败和生气。
这个无奈的事实,让我们做家长的进退两难,一方面我们的孩子的确需要我们,因为他们年轻没有经验,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告诉他们怎么做。另一方面,他们的依赖又导致对我们的敌意。
有什么能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幸运的是鼓励孩子自立的机会每天都有,我们不妨试一下下面的六个技巧。
一.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二.尊重孩子的努力
三.不问太多问题
四.别急着告诉答案
五.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六.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比如说:你今天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选择会给孩子提供很有价值的练习做决定的机会,如果从小没有经历过自己作选择,将来在职业,生活方式,伴侣的选择就会变得困难。
当孩子长时间没有把鞋带系好的时候,反例:你怎么这么长时间?马上上去帮他系住。正确的做法,尊重孩子的努力,“系鞋带很考验你手指的灵活性。“耐心等待。
反例:老师觉得你的作文怎么样?数学考及格了吗?有人放学后找你来玩吗?没有?为什么没有?正确的做法:很高兴看到你回来。问太多问题会让人感觉私人生活被侵犯,孩子们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和你说。
第三个技巧,别急着告诉答案。当孩子问:爸爸,雨是从哪里来的?反例:这是因为水蒸气的蒸发和凝固,你看到的实际上是……正确的做法是: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能凡事完全依赖我们。家庭以外,很多人都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比如说孩子说:“爸爸,我的鱼看起来病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觉得可以去问问水族店老板。”
最后一点,别会毁掉孩子的希望。当孩子说:妈妈,我想找份看孩子的工作。反例:你太小了,没有人会用你。正确的回答,你觉得自己喜欢看孩子,和我说说吧。
尽管很多技巧看似容易,但实际上没有一样是简单的,需要我们下决心用这种方式和孩子交流,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且行且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