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是一遍读书笔记,说的是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持续努力的用功,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文/浮尘过隙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上,我们也跟着浮躁起来,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脱颖而出成为人杰。看看图书市场吧成功学的书摆在显要位置非常的畅销,简书里教你30天或短期成才等干货类文章的阅读量也比较喜人,有的人张口就是金句把自己包装为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就连父母亲们在寒假暑假也忙着给孩子报这班报那班的,无不希望早日成才。
也许人生苦短,成功太慢幸福也会减半。有的人也会感叹:五六十岁了再成功还有什么意思呢?于是,很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直在苦苦寻找方法、诀窍,期望早日速成。就连老前辈们也反复的告诉我们,做事找对路子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如此看来,方法似乎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此他列举了些例子:
钟道隆先生学英语(据说他从45岁开始学习英语,一年后成为高级翻译)采用的是“逆向法”——并不高效的大学里基础训练手段“听抄”或“听写”。但其实钟先生坦率地承认为了学会英语下的功夫是很大的——3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了圆珠笔芯一把,听坏了电子管收音机9部,半导体收录机3部,单放机4部,翻坏词典2本。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讲授背单词的方法是“词根词缀记忆法”,这也不是什么好方法,但他的学生确实用他的方法记住单词并考出好成绩。李阳漂亮的发音并不仅仅来自于天分或者所谓的“疯狂”,而是来自于他“疯狂”了太多年。
除了书中所举的上述例子,简书上有个作者写了一篇文章,说他大学期间读了《新概念英语》100遍,就正式告别了哑巴英语,大学口语考试满分,四、六级考试没复习也分别考了581和574的高分。自称国内演讲数一数二的罗永浩说准备一场正式的演讲,需要的时间是正式演讲时间的100倍!没错,是100倍!!!即2个小时的演讲,现在的他也要花200个 小时的时间去准备。
你们看李笑来写作的文章,词句简单但是意思表达精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他自己坦诚十多年前他就开始逼自己每天写3000字,持续十年下来,写不好才见鬼呢!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的出来,这些人所取得的成就所用的方法虽然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非常用功的人。
我们也不否定好方法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好方法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适合这个人的,并不一定适用另一个人,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李阳的疯狂方法,适合多少人?
每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持续的努力却是适合每个人!难怪李笑来说: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所以,方法不是决定因素,持续努力才是根本!就是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重复、重复、再重复,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在坚持的道路上,不要把在坚持做的事情当作很痛苦,因为人类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如果你把学习做的事情当作很痛苦的话,大脑保护自身的运行机制是选择遗忘痛苦的事情。所以,要由衷的把每天要坚持的事情当作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去做,如何当作就看你用心智力量给抽象的目标赋予实际的意义了。
我已经不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了,不期待短期内有大的成效,我相信时间的力量、积累的力量,新年计划很少,每天真专注的持续努力做好几件件事而已,比如专注工作、早起、日写千字、每天阅读1小时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量变自然会产生质变。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你不用它就不属于你,你就白活了,你白活一天就充当了一天的僵尸。
“有的人三十岁后就已经死了”,这话可不是裸女跑步——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