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所有古典章回小说都是以两句诗词起头,用于剧透内容,提醒阅者。
① 开篇神话故事
时代是由无数家族兴衰命运的总体呈现。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 从现在,遥想几百年前,社会发展的风貌,一个封建末代的王朝,我们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但可以在书中去获解和领略。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以《石头记》起笔:开辟鸿蒙,远古洪荒,有块石头因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经历。
话说远在上古之时,(现在的很久很久以前)女娲炼石补天,在大荒山无稽崖这个地方炼成了高有十二丈、宽有二十四丈的 “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女娲补天只用掉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一块没有使用,被丢弃在了青埂峰下。这块石头自经锻炼受泽之后,有了灵性,自去自来,可大可小,见众多的石头都能为女娲补天所用,独留下自己没有才能、不堪入选,于是自怨自叹,日夜痛哭流涕。
有一天,正当这块石头神伤之时,一僧一道从远方走来,说说笑笑的来到青埂峰下,坐在这石头旁边高谈阔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的趣事,然后又谈到了红尘中荣华富贵。这块石头听了,凡心动荡,也想要到人间走一遭,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它感叹自己蠢笨无比,不得已,向那僧道诉说自己的心意,请求带上它到凡间也经历那温柔乡。
那个佛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这块大石瞬间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又在上面刻了几个字:通灵宝玉。之后,便把这石头纳入袖口中,与那道人飘然而去。
之后,这一僧一道来至太虚幻境,到那警幻仙子宫中将这“顽石”交割清楚,意欲要它投胎转世,了确一段风流公案。“顽石”转世,也就成了贾宝玉。
石头化身的贾宝玉在那温柔富贵、昌明隆盛之邦,经历一番,了却尘缘后,复又成石头归于青埂峰下。只不过这次,石头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记载着落入人间后经历发生过的往事。
② 空空道人记录石头上的字迹,作者曹雪芹现身
几世几劫过去,有个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经过青埂峰下,发现石头上的记载,新鲜别致。就从头到尾抄写回来,欲当传奇闻世。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点明作者为著书所倾注的心血,可谓耗尽一生。
创作动机书中所写,大意为自己半生潦倒,苛且偷生,“ 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闺阁之中的人,不可因我,一并使其泯灭,故而以昭传记之。” 润色笔墨,这是作者写下去的一个强烈心念。
作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③ 甄士隐的故事
第一个人物出场一一甄士隐。(真事隐去)
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外,有个十里街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甄士隐,名费,本地的望族,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爱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
廖廖几笔交待,他的生活为神仙一流,只一件不足,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乳名“英莲”。
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打盹入睡,做起梦来,“不觉朦胧中走至一处。” 他见到一僧一道,听到两人闲谈讲一段风流公案,前所未闻的还泪之说,绎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在他下世为人,她也要去,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 士隐施礼请教二仙,得以一睹那块 “通灵宝玉 ” ,士隐意欲跟去,探知更多,忽听霹雳,山崩地陷,也就醒了,才知是梦。
隔壁葫芦庙寄居的一个穷儒一一贾雨村,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士隐惜才,常叫他家中小坐饮酒谈天。中秋,家宴已毕,士隐邀雨村小聚于书房,听雨村以诗言志,直抒胸臆,只因无上京赶考的盘缠困于此处,士隐听了有意帮助,即送给雨村五十两银子两套冬衣。
元宵节,家人霍启抱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丢失了小主人英莲,急寻不见就跑了。
三月十五,葫芦庙失火,央及街坊,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般,士隐殷实家产毁于一旦。
只得携妻子与两个丫鬟投弄岳丈,所带银子勉强支持一二年,越发穷了,他经常受到岳父封肃的冷言冷语,后来在街上遇一跛足道人,口唱 《好了歌》,夙慧顿悟,解了《好了歌》,随道人离家再无影踪。
作者曹雪芹于 “ 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可谓呕心沥血,字句推敲,表面上却讲茶余饭后的把握消遣,图个乐子,实际上,每个人物每段故事都有隐喻和暗指,无不深意。
文学技巧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值得探讨。从第一回就要开始玩猜谜过关的游戏。
如 :关于人物姓名的 隐喻
第一个出场的乡宦 甄士隐 ,姓甄名费,字士隐,谐音“ 真事隐去 ”又名“真废”,自嘲为“ 废材 ”一个,因为在道统世侩的小人眼里,他的人生落难不就活脱脱个废物吗?
穷儒一一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 谐音“ 假语存焉” ,“假话 ” ,假也指“虚假”,字是时飞,谐音 “ 是非 ”,实际的实,是非的非,意思说实际上是假的。
湖洲人士,谐音 “胡诌 ”。
真事隐去,其后出场的人事都是无考证的假的,要你用慧眼去辨。欲知真的,看甄士隐的际遇,而其后出场的人和事借用贾雨村引出。
当然,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人物之对比,一个没落一个发达,一个出世,一个入世,揭露了人世的真实和幻灭。
英莲,作为甄士隐最疼爱的乳女,谐音“ 真应可怜 ”。指此女一生悲惨的命运,“有命无运,累及爹娘”。
霍启,甄士隐的家仆,谐音 “祸起 ” ,元宵节就是他弄丢了小主英莲,暗示甄士隐家灾祸的开始。
严老爷,谐音“炎热”的“炎”,上下两个火,暗指火灾快要来了。
封肃,甄士隐的岳丈,殷实的农民,但也是嫌贫爱富,势利的小人物。 谐名 “风俗”,大如州人氏,谐音 “大概如此 ” ,合起来就是风俗大概如此,从他对士隐的态度即可看出。
娇杏,甄士隐家的丫鬟, 谐音“ 侥幸 ”,这丫头出于好奇,偶然的两次回头,无心之举却引来好事,贾雨村升官得势后纳她为妾,后又扶为室夫人。 “ 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
等等,以此类推,冷暖世情,比比皆是。
关于神话中的隐意:
大荒山无稽崖,回到时间的最初,谐音为“荒诞无稽” 之谈,这当然是作者的自嘲。
青埂峰,可谐音解读为 “情根”,石头幻化人形为宝玉,必脱不了用情的特质。情一旦生根便是还不了的债。
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 十二指“一年有十二个月 ”、“ 十二生肖 ”。二十四指 “二十四节气”。
三万六千五佰块,合周天之数。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周天,也就是一年,一年365天,一百年是36500。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空空道人, 这些皆佛道的化身,代表佛道的哲学。《 黄粱梦》里有这样一句:“渺渺茫茫神仙事,也无准程也无情。”,为仙人指引迷途的众生。人生大梦一场,万事皆空 。
离恨天, 佛经谓须弥山,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是离恨尺。喻男女生离,报恨终身的境地。预示宝玉黛玉的离恨。
绛珠仙子(黛玉)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为什么叫西方?叫灵河呢?作者自有深意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灵魂的故乡和归宿,是精神的家园和寄托。这里的灵当是灵魂,魂魄来解,也就是“精魂”,“林”通“灵”,“林”其实是“灵”,黛玉姓林之谜也有解了。灵河,灵魂之河,精魂无数,黛玉只是如海众灵中之其一,其父也就是林(灵)如海了。
贾宝玉,贾通“假”,神话中原是顽石一块,幻化成鲜明莹润的美玉,假宝玉,其实真顽石。虽有玉的灵性,还有石的冥顽。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其它:
阊门,本指苏州古城的西门。以此推测出作者小时候的生长之地,《红楼梦》的背景发生在金陵南京地区,原书讲“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深一层指通往心灵超脱世界的大门,与佛教渊源,比如出家,超尘拨俗的槛外人。
十里街,谐音“势利街”; 仁清巷,谐音 “人情”,葫芦庙, 谐音指 “糊涂”。
“ 三劫后在 北邙山等你” 。三劫就是三世,一世并非一生而是指三十年,三劫就是90年,证明了《 红楼梦》的时间跨越为90年,最后一人历经了九十载人生。
《红楼梦》一书,大大小小人物众多,地名繁杂,虚构与现实巧妙交替,第一回借神话之说开端,石头的经历潜入世间红尘,作者对这些人物地名颇费心思,用心良苦,或谐音暗示,或伏笔藏因,读时需要斟酌细品。
第一回中有很重要的提示,借甄士隐的个人悲剧,作为伏笔和点晴,映射着后来出场的整个贾府命运的悲惨结局。
2021--6月 (风铃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