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课感受、课程内容收获、多了哪些思考?
听本课之前,我跟随刘老师学习的时候,刘老师曾经多次跟大家分享在使用家庭积分计划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兑换成现金奖励,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经过这次课程学习,我知道了,这种现金奖励反应的是我们心里的“物质奖励”万能的心理以及“贿赂”孩子的行为,这种想法、做法是万万不能的。
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我首先知道了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动机,一种是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人的自尊心、好奇心、责任感、荣誉感、求知欲等内在因素所引起的,它表现为“我要做、我要学”。而外部动机则是由外力压迫所引起的,比如说金钱、比如说物质刺激,它表现为“要我做,要我学”。与后者相比,内部动机具有更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可以充分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它可以长久的有效的动机。
其次,通过刘老师讲述德西效应的实验,我知道了什么是德西效应“在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的时候,如果在过程当中给了过多的物质奖励或者内在的动力及外面的报酬都可以兼得的时候,反而会削弱这项活动。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物质奖励过多,对于参与者的工作动机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有所降低,后来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再次,通过德西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结合我一开始说的,我明白了,在家庭教育当中,有两种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不是万能的。我们做家长的,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把贿赂孩子这一招从教育法则里彻底的消除。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最终达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和快乐的目的,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这也是本课程我的一大收获。
最后,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第一个多接触事物、多读书、多思考;第二让孩子相信自己、欣赏自己;第三,让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第四,确定孩子每一点的进步。
通过第八课的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生活中我和孩子爸爸还要更多的给孩子接触世界、自然的机会,通过阅读历史、文学读物去不断的探索世界,从而去帮助孩子确认孩子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让兴趣去引导孩子开启自我学习的道路。
二、孩子三个兴趣点:
1、自然科学;
2、历史;
3、阅读。
三、你在生活中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点的?
去外地城市旅行的时候,当地的博物馆或者是海洋馆是我们必去的地方,比如今年的暑假我们带孩子去蓬莱玩的时候,就去了当地的“海底世界”,通过游玩,增加对海洋生物的了解、近距离接触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购买书籍之前,我会请孩子一起参与,选购孩子爱读的,通过图书购买这件事情,了解孩子的兴趣。
还有,通过孩子对我们的提问,我们也会把握住孩子的兴趣点——比如,上周孩子问编程是做什么的?我就给孩子购买了适合他这个年龄看的编程书籍,让孩子自己学习,看看编程到底是什么?书刚到手,就爱不释手,看了某个部分,还跟我们分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觉得幸好是听了刘老师的课程,否则,我也想不到这种解决方案,现在试行效果不错。以后我会将课中刘老师教给我们的四种培养兴趣的方法落实到位。
四、课程金句:
1、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2、孩子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他们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