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墨雅
所有高手的技巧都是逆人性的
仅仅有外在技巧是不够的,
所以高手需要大量的内在修炼。
现代社会高手的7个心智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
希望你成为这样的一个人。
电影《一代宗师》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第一个阶段是“见自己”:你得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续地走出舒适区,扩大自己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见世界”:带着这些对自己的理解上路,你会碰得头破血流,你开始理解时代的趋势、社会的规则,看到各种人生的可能。
看到趋势、理解规律、升级心智、自我跃迁——不仅要有高手的认知,还要有成为高手的技术。
但高手之后还有第三阶段,就是“见众生”:
高手当久了,胜胜负负,你终于理解,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这样才能从高手变为一代宗师。
彼得·德鲁克的父亲曾带他去见经济学家熊彼特,他父亲问这位经济学大师:“你现在还会想别人要怎么记得你吗?”
“当然,这个问题对我很重要,现在我希望以后的人记得我是经济学老师,一位很会教学生的老师。”
德鲁克的父亲对这个答案很吃惊,熊彼特继续说:“到我这个年纪,才慢慢体会到,只被人记得你的理论著作,是远远不够的,除非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你的行动而有所不同,这样才算是有作为。”
小说《在轮下》里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
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
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相信有那么一天,如果你已经修炼成为一代高手。
希望你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文字的、声音的、在线的、线下的……联机更多的聪明人,
一起玩好这个轮子;推一把新人,让他们跑得更快,越过你飞奔而去;
拉一把活在轮下的人,让他们看到希望,过得更好些。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这样定义自己的成功:
让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你的行动有所不同,才算是有所作为。
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
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这就进入了培训界的电影时代——培训师的核心技能从表演转化到了研发能力。
现在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顶尖老师,都是该领域的一线实战高手或者专业研究者,不再是“专业”培训师。
无边界时代
“表演系”的培训师们还没有遇到真正的无边界竞争(boundless career)——
未来几年,教育培训、出版、传媒、影视的边界会开始慢慢模糊。
一个互联网内容产品,到底是不是培训?很多VR产品的教学功能已经比培训好,到底是不是培训?
Keep(一款移动健身App)到底算不算私教?
未来的培训市场,面临IT(信息技术)、VR、App、内容、直播等领域的跨界融合。
教育永存,老师也无可替代,但未来的老师一定是一群“人机合一”的新教师——用大数据理解知识盲点,用联机专家完成教研,他们是掌握了最新呈现方式的各领域专家。
1997年,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跟电脑“深蓝”对弈,“深蓝”最终以两胜一负三平的成绩获胜。
当时人类世界一片哗然。
在20年以后的2017年,谷歌的AlphaGo(阿尔法围棋)跟围棋等级分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下棋,也赢了。
但这次我们的媒体论调变得比较轻松,而且还蛮乐观的。
《全新思维》的作者、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提到:世界已经从过去的高理性时代,进入一个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时代。
当AI能处理大部分左脑工作,唯有感性和创新能让你获得“人”的优势。
有6种能力极其重要: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
在一个人工智能盛行、行业无边界的时代,什么是未来的职业通用竞争力?
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
今天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未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
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得更好吗?
科技、社会、文化的跃迁,必然会带来认知、思考、竞争力和人生观的剧变。
这种变化每个时代都在发生,近200年尤甚,未来只会更快。
远的有马车夫因汽车被淘汰;近的有打字员因计算机被淘汰,传呼机被手机淘汰;更近的有报纸被公众号淘汰,胶片技术被数码摄影淘汰;身边的有人工智能击败人类围棋手,大数据让高盛金融分析师下岗……
24个字形容这个时代的特质: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
机会变多、竞争跨界,
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任何伟大而卓越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喝彩少而冷嘲多,为大部分人所不解。
同样,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永远是小部分。
他们理解世界的趋势,了解科技的力量,有更加成熟的心智模式、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快的迭代速度。
即使短期笨拙,长周期也一定比你跑得快——可怕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方**比你正确太多。
这些人就是时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