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系统目录名称命名规则以及用途
命名规则:
1、文件名最长255个字节
2、蓝色:目录;绿色:可执行文件;红色:压缩文件;浅蓝色:链接文件;灰色:其他文件;
3、文件名称严格区分大小写
系统目录说明
1:/bin:所有用户使用的基本命令;
2:/boot:引导文件存放目录,内核文件都存放于此目录;
3:/sbin: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程序和命令;
4:/lib:启动程序依赖的共享库以及内核文件;
5:/etc:配置文件目录;
6:/hom/username:每个username用户的家目录;
7:/root:管理员的家目录;
8:/media:便携式设备挂载路径
9:/mnt:这个目录是空的,系统提供这个目录是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
10:/opt: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安装路径;
11:/tmp:临时文件存储位置;
12:/user:放置共享的数据,只读;
元数据和修改时间戳
元数据:指用来描述一个文件的特征的系统数据,诸如访问权限、文件拥有者、以及文件数据块的分布信息等等;使用stat [文件名]来查看
文件的大小17500Byte;有40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大小是4k;Inode号16819217:文件的索引号;links:硬链接次数;access:最近访问;Modify:最近更改;Change:最近变化;
修改文件的时间戳命令:touch;
用途:
一、用于把已存在文件的时间戳更新为系统当前的时间戳,数据保留;
二、用来创建新的空文件;
软硬链接
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设置快捷指向(软链接),不加S是硬链接
硬链接说明:
1、硬链接不会建立新的 inode 信息,但会新增一个inode,数值和原inode一致;
2、硬链接不能跨文件系统(分区)建立,因为在不同的文件系统中,inode 号是重新计算的;
3、硬链接不能链接目录,因为如果给目录建立硬链接,那么不仅目录本身需要重新建立,目录下所有的子文件,包括子目录中的所有子文件都需要建立硬链接;
4、由于有两个inode,删除硬链接文件或者删除源文件任意之一,文件实体并未被删除。用来防止重要文件被误删除;
软连接说明:
1、软链接会建立一个新的inode信息;
2、软链接的源文件必须写绝对路径,否则建立的软链接文件就会报错,无法正常使用;
3、软连接类似于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
4、软链接可以链接目录;
5、删除源文件,软链接会闪红色无效。可以使用rm来删除软链接;
文本查找
grep:根据基本正则表达式定义的模式搜索文档,并将符合模式的文本行显示出来;
grep -i:不区分大小写;
grep -v:显示没有被模式匹配的行;
grep -F:使用固定字符串进行匹配,等于 fgrep。fgrep搜索速度更快,不使用正则表达式;
复制
cp -i:覆盖前提示(交互式;i interaction)
cp -r:递归复制
cp -f:强制复制并覆盖目标文件
cp -d:只复制符号链接本身
移动
mv -b:移动文件到路径,如果有重复的文件,先备份在移动
删除
rm -f:强制删除
rm -r:递归删除
vim模式
u 撤销
#U 撤销#次操作
noh 取消选中状态
y/p 视图模式,移动光标。按y,移动至需粘贴处,按p
v 进入视图(多选)模式
set nu 显示行号
:s/aaa/bbb 将首行aaa替换为bbb
:n,$s/aaa/bbb 将第n行开始到文档结束的aaa全部替换为bbb,若n=. 表示从当前行开始到最后一行
------------------------------------------------------------------
who 显示当前用户
who -b 显示当前系统启动开始时间
w 用来查看登录者的信息及他们的行为
which 查看命令路径
whereis 查看可执行文件,源文件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