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4
刚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还是在大学,加的好友大都是同学,比较有共鸣联系也多,通过朋友圈交流是很让人愉快的,尤其在毕业以后每时每刻都想看到大家的动态,仿佛还在一起在学校呢。其实我不太发朋友圈的,一般只是看别人的动态。首先对生活隐私比较看重,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动态情绪变动展现在大家面前,而且我很耐得住寂寞,不需要别人的认可来获得能量。后来开始发朋友圈有两个原因吧,一是大家都问你为啥没有朋友圈更新呢,怀疑是不是小号啊,另一个是开始跑步之后想把自己跑步的里程告诉别人来炫耀。想来那时的我还是不够自我,因为别人的看法就改变自己的习惯,因为想要向他人证明自己就开始展示自己。发的朋友圈其实没什么硬货,没有自己的照片,少有公众号文章的分享,最多的是当日自己跑步的距离和跑步APP截图,对于不懂的人来说完全看不懂吧。近一年的时间只发了四十多条,就知道我的频率有多低了吧。
发朋友圈的那个阶段并不是我跑步最用功的时候,那时候跑个5公里就感觉自己牛逼坏了,因为有好多人来点赞的。但时间久了就感到没劲,在朋友圈里发这些东西难以产生共鸣,我也真的不需要别人的点赞来坚持下去。作为一个记录癖,每天运动完要记录自己的运动状况,这件事一直在微博上做,以前还有人来点赞的,后来写的越多大家也就习惯了,我也习惯了变成常态。只是为了记录下来便于查询对比,这比等着他人的反馈要舒服得多。说实话,我们发朋友圈就是为了要获取反馈,通过点赞数获得能量,通过评论来获取交流。我那时发一条朋友圈,之后就会很期待提示有评论的小红点亮起来,刷手机占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朋友圈的评论我要专门说说,评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和自己的非常要好的人以交流的方式留言,另一种是跟自己不怎么熟还话很多的人来问问题满足他的好奇心的。第二种评论多为——去哪了,和谁去的啊,生活的很滋润啊,吃这么多不减肥了,这些无聊无趣的评论就像是在对话框突然冒出来的“在吗”,如鲠在喉,根本不想回复却还要劝自己出于礼貌回复一下吧。再想想微信好友的组成比例,就知道大部分的评论都是让人讨厌的。
同事,领导,这两种人是微信好友里的肉刺,每天朝夕相处却不够完全熟悉和要好,所以并不特别情愿让他们知道自己8小时以外的生活。也许是自己太过于在意了,连谈论私生活都不想更别提每天更新朋友圈跟他们分享了。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们主任突然问起周末我发的沿湖跑的半程马拉松,问我是开车还是骑自行车?我说是跑步的路程,他一脸的惊讶,上下打量我一下,又确认了一遍然后表示很不解,最后还是礼貌性的说真厉害。这样的对话我已经习惯了,有些人永远都不能理解跑步和运动的乐趣,跟他们解释并没有什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