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十分强调训练有素,“训练有素”包括两个方面:学习行为上的和思维上的。思维上的训练有素就是问题之解决,即杜威的思维五步和问题解决法;学习行为上的训练有素包括上课的某些程序,学习的一般流程,以及对话规则等。(《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倾听和表达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交流的基本技能,然而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难以有效地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难以有效地倾听同学的发言,很难规范地利用简洁的语言来准确表达,本文力求深层剖析学生在课堂中“倾听和表达”上的困难,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倾听和表达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一定原则,选择恰当的方法,反复练习,以形成规则,达到训练有素。
策略一、剖析原因
1.倾听意识不够。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缺少倾听意识,他们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的孩子根本不听老师在讲什么,只顾着干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在老师讲解生字的书写规律时,好多孩子根本不听,只顾着快点在课本上把生字写下为。故此,在课堂上老师虽然讲了很多遍,但仍然有孩子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
2.表达意识强烈,妨碍我们学会倾听的主要因素,是不恰当的自我表现。急于表现自己,结果丧失了学习机会。一旦养成习惯,就成了一个低品质的人。(这是人性的弱点)(《高手教师》)在低年级的教室里,孩子们表达意识强烈,有些孩子在老师讲的时候,听到老师讲的某一种现象或者老师讲的某点内容他了解,就自顾自地和同学交流去了;还有的孩子在老师还在讲解的时候,就已经举手表达了。低年级孩子表达意识强烈,也会导致他们倾听不够,甚至会造成课堂的混乱。
3.倾听和表达的方法不当
在课堂教学中,“答非所问”往往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抓住老师讲解的关键,甚至只抓住了片面的点,因此对关键词语不能清晰、全面地理解;“有话说不出”往往是因为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对内容的梳理,故而不能抓住重点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