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不知不觉,写了一百多篇文章,18万多字。上次写体会是三个月时,两个月过去,又有新的体会,分享一下。
一、写作成为每天的习惯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写作这个习惯难点,三四个月也足够了。
现在写点东西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成了习惯。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晚上一想到还有文章没有写就感到一阵莫名的压力。
现在不同了,养成了习惯,打开手机或者电脑,用语言把脑子里想的表达出来,就这么简单。
《鹿鼎记》中,韦小宝让顾炎武先生伪造一封书信,他想这是最难的事情,但在顾炎武先生看来这却是家常便饭。原文是这么写的:
韦小宝以己度人,只道假造一封书信甚难,因此提议原信照抄。但顾、查、吕三人乃当世名士,提笔写信,便如韦小宝掷骰子、赌牌九一般,直是家常便饭,何足道哉?
无它,唯手熟尔!
二、表达更加流畅
写了180000字,已经能够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较为准确的表达出来,虽然文笔还是很一般。
原来写东西,必须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屋子里不要有人打扰,才能对着电脑煞有介事的敲出文字。
现在却可以先打下腹稿,列出一二三条,甚至在每条内再列出123,在空闲时间用手机把文字记录下来,然后再稍作改动就成了。
比如这两个月工作强度加大,几乎每天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因而大部分文章都是在回家的车上打下腹稿,到了家再抱着手机完成的。
腹稿打好的同时,口头表达也更顺畅了,因为很多事我已经想明白并且形成文字表达过了,与人交谈时无非就是把之前用文字“说”过的东西再用嘴说一遍,当然会变得更流畅,更有条理。
三、更加注重积累
原来写了文章,总是绞尽脑汁的去投稿,去迎合不同专题的要求,之前我还说过“每天日更就像搞文海战术,今天被拒明天我还投”。
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何必呢?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就好,干嘛非要上首页,入专题,拒绝就拒绝呗,又不能把我怎么样,甚至很多时候根本就不投稿,谁转悠到我这里就来看一下,觉的不入眼就骂两句,我都坦然受之,这也没什么。
我更看中成长和积累了。
我还是想写写小说的,因为我总觉得故事比论述更能吸引人读下去。但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却是我现在欠缺的。
那些大文豪们总有一部或者多部厚重的长篇才奠定他们大作家的基础——路遥先生有《平凡的世界》,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钱钟书先生著作等身,但大家最能看懂得还是《围城》。鲁迅先生虽说无长篇,但《故事新编》里面的精彩小说也令人拍案叫绝。
我老是觉的把我要说的话放在一篇故事中,由某个主人公说出来,这就是一篇小说了。但中学语文里学过:小小说用要有个“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才算完美。
我找不出这样的结尾,所以几乎没写过小说,除了那篇《宝柱同志的新手机》——看看这标题,看看这主人公姓名,就知道我写的有多次。
所谓厚积而薄发,我每天记录自己的思想,以便在将来自己的小说中成为一个个人物的所思所想,把我见到的各色人物稍加融合,再冠以姓名身份,他们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网上的口水小说很多,大多是作者们有一个故事的框架就开始朝里套人物、背景,更多的是一种激扬文字,随心所欲的意淫着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以大多质量不高。
而大作家们的故事都有其思想性含在里面,引人思考,回味无穷。
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平时的积累吧。
就这么多吧,一些感想分享给各位,也许再过几个月回过头来看,又会觉的现在的一些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我期待着那个时刻来临,那至少说明,我又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