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地沥沥的秋雨缠缠绵绵,如果不落雨,昨晚的月应是满月吧,那银白的月光一定是能够把心照亮地!每一年的这一天我都会去拜祭父母双亲,倾诉衷肠,今年没有去,却一样写不尽的思念,言不尽的离殇。
昨晚无意加入了外地朋友的老乡聚会,言谈间说起七月十五,在他们当地,是不重视这个节的,到了本地却没想到如此的隆重,无论上班还是经商过了中午都要去拜祭离去的亲人,晚饭一定是家人围坐,吃的比较正式而又丰盛的。
民间风俗各不同,曾经查阅过一些资料,知道了七月十五的由来。道教有中元节之说,民间有鬼节之说,而更吸引我的是关于“盂兰盆节”的起源: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亡,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风俗。
百善孝为先,感动于目连的孝,而他的法力也是我们常人所不及的。除了绵绵地哀思和深深地思念,真的是无奈而又悲凉的。“亲人已乘黄鹤去,人去音存楼不空。但以笑颜慰慈恩,从来此恨最无穷。”是的,从来此恨最无穷,无论过去多少年,想来还是满腔的痛,满眼的泪!
身为人母,才更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博大和无私,想来天下的母亲都一样,希望孩子一生都能够幸福平安。生命有尽,爱无尽,我想这个节日更深的寓意应该是:坦然的面对生死离别,珍惜眼前人,活好当下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