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不熬夜了,一是规范的上下班生活导致规律的按时起卧的作息时间,二是我已立下宏愿,要健康地活到百岁,熬夜自然是最要摒弃的恶习。然而,有一种情况却是我非熬夜不可的,那就是茶友闻总来西安的时候。
年轻时,不乏彻夜欢歌的日子;大学时,也有为完成毕业设计而熬夜制图的时候,但通宵喝茶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我熬夜喝茶的历史便是始于闻总。
与闻总的初次相识是在前年的秋天。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在贾堂主的如一堂结识了闻总和黎琳老师。那晚的茶一直喝到半夜三点,才曲未终人却不得不散了。
次日,我曾写下了当晚的感受,如今读来那晚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临近2019年元旦的前几天,我再次与闻总在西安相见。而每次见他,总会结识一些新朋友,这次有幸结识了一对长庆油田的夫妻。
这对夫妻和我算是同龄人,油田人的爽直、质朴,我早已知晓,因为十多年前入住我所在园区的第一批业主就是长庆油田人。至今偶遇时,他们表现出的热忱依然让我倍感温暖。
在2018年的冬季,在第一场雪到来之时,也迎来了闻总的再次到来。次日,应闻总之约,午后我们相聚在这对夫妻的茶室里。茶室有一个很朴实的名字——璞语茶苑。女主人也是个爱茶之人,亲自为我们泡茶。
晚饭时分,闻总又相邀了书法大家雷婉萍老师,这位年长我几岁又同姓的书法家,丝毫没有名人居高临下的压迫感,反而更像一位邻家大姐一样平易近人。
也许正是应了那句话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闻总与他的朋友们,就像他的茶友圈的名字——平常人平常心。然而其实却都是一些很不平常的深藏各种才华的有才人,就像杨总这样的人。
刚刚下高铁便赶来见闻总的杨总到来时,晚餐已到了尾声。个头不高,带副眼镜,背着一个不大的随身包的杨总,就像一位大学讲师模样,貌不惊人,却是中铁局的技术老总,手上过了遍布国内外上亿的工程。
与这样的人接触多了,才真正感觉默默做实事的人其实很多很多,正是因为他们不声不响地做事,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聒噪,才被人们所忽略。而耳中常常充斥着的喧嚣,却正是那些不做事的人在恣意地评论着对与错、功与过。
晚饭结束后,我们一行几人再次返回璞语茶苑。贾堂主也不惜远道赶来。之后的饮茶,便是茶友之间最真实最放松最惬意的交流。
同一款茶在不同人的手中呈现着不同的滋味,尤其是黎琳老师亲手炒制的老曼娥。当它还未被压饼时,我已经品尝到了它的滋味,并被它的魅力所打动。之后,再见到这款老曼娥时,它已经被制成了茶饼,但依然不改它的魅力。
如今又一次见到它,已时隔一年,它已经有了一年的茶龄。似乎褪去了些初相见时的懵懂青涩,但不改的依然是它独特的本质。
尤其是在闻总的亲自冲泡下,那种独一无二的苦底在舌心化为甘甜,漫向口唇之间,随即满口生津的感受,依然是那样的鲜活生动,让人久久不能忘记,让我更是终生不能忘怀。
这样的茶必要在夜深人静时,与三五好友静静品饮,才不相辜负。为这样的茶熬夜又怎能不值得呢?
闻总离开西安已近一个月了,刚刚得知他正住院调理身体,而我也刚刚结束了两个疗程的鼻炎针灸治疗。闻总问我,鼻炎是否与喝生普过多有关;我笑答,怎么可能呢。
既便真的是因为生普,我也宁愿为生普而承受这样的苦头。
熬夜喝茶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熬夜喝茶的日子,也一定还会再有。